为解决对农村干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缺失”问题,河北省隆化县在9个乡镇(街道)、34个村(社区),探索建立了加强村级纪检委员队伍建设机制,把管党治党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党组织,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新华网,12月 12 日电)
基层工作的好坏,主要还是看基层干部的好坏。基层干部是最接地气的干部也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的贯彻落实者与执行者,国家制定的惠民政策大多数都需要基层干部落到实处,部分基层干部虽然官不大,但是掌握着实权。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关乎党的形象。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基层地方和部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有的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有的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有的到处伸手,连百姓“救命钱”都不放过。“‘老虎’离得太远,‘苍蝇’每天扑面”,倾听这样的呼声就可以明白,人民群众对身边腐败的感受何等痛切,解决基层贪腐问题又是何等迫切。
纪检部门作为反腐倡廉的专门机关,而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维护党纪政纪、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其素质、能力和作风,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他们权利与责任更为重要,要具有为公不为私,为民不为己的责任精神,作为基层的纪检部门更要强化对同级的监督,积极开展反腐倡廉,不断提高执纪监督的实效性、震慑力,构建不想、不能、不敢腐的长效机制。当下最重要的是,决不能让 “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只停留在口头上,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特别是在基层地区,更要从源头上、管理上、制度上扎紧缝隙,严堵“小官大贪”的漏洞,确保“权力”能在正确、有效、透明的环境下行使,让腐败无缝可钻,真正实现对权力切实而有效的监督,让谁都不可能再“一手遮天”。
党要管党就要从严治党,要管好基层的“最后一公里”,首先基层干部要强化规范意识,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这要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方面工作中,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切实改变执纪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完善各种监督形式和监督机制。其次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和惩治。一是要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二是要强化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惠民政策等民生领域的监督检查,进行全方位有效监督。严格监管好基层干部的“微权力”,让他们认清“苍蝇式”腐败的严重性,对腐败案件要加大惩治力度。让老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信心,从基层开展营造出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都坝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