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村民身份证“十元一次”,折射出了啥?

[ 作者:王小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1 录入:16 ]

“村干部有时借俺们的身份证用,用一次十块钱。”村民无意中说出的这句话,引起了检察官的重视,继而查办一个贪污农业保险理赔款200余万元、涉案13人的窝案。(法制日报,11月10日)

农业保险本是政府出台的一项保障农业生产者经济损失的普惠政策,然而,该项政策却成为了某些村干部谋取私利的“温床”。

该案件并非十恶不赦的贪腐案件,然而却比那些“千万级”贪污案更具有代表性。涉案村干部利用自身职权便利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互相勾结、伪造签名套取、骗取政府补贴的事实清楚,涉案村干部在被约谈之后也纷纷表示忏悔并将赃款退还。

然而,该事件并非表面所呈现的那样简单,其深层次的东西,更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面对农业保险,村民的不积极折射出的是相关宣传的不到位。为什么“每亩地4元的投保金”村民会不积极?原因多半还是村干部的政策宣传不到位,村民对农业保险不了解、不理解;其次,从“村干部有偿借村民身份证”不难看出,村民不懂法,村干部也不懂法,折射出的基层法治存在严重的缺位;最后,农业保险的普惠政策在到达基层之后,由于相应的管理制度缺失,监管不到位,给少数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笔者认为,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一是要加强基层的法治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干部法制意识,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只有基层干部知法守法才能将法治的意识传递到基层群众。二是要对包括农业保险在内的各项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的普惠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尤其对涉及到“资金”的问题更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管理措施。

作者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八角井社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