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诈骗村”能否与乡镇管理“缺失”划等号?

[ 作者:康燕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6 录入:16 ]

河北丰宁选将营和西官营两个乡紧邻,共有20个村,涉及电话诈骗的村几乎占了1/3之多。丰宁县政府提供的信息显示,从2009年起至今当地警方集中打击专项行动在丰宁正式拉开序幕,一大批涉案犯罪嫌疑人被抓获,“这些年已经破获敲诈勒索的案件超过37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8人。”而在重点对两个电话敲诈重灾区乡进行排查过程中,从两个乡的总人口28030人共排查出426人为重点嫌疑人。(10月24日,广州日报)

两个比邻的乡镇,有着三分之一的村级涉及电话诈骗,涉案人员之多,涉案金额之大,危害社会之广,真称得上前所未有。形成如此恶劣的“诈骗村”,自然与我们的乡镇、村等各级管理有着一脉相存的关系。换一句话说,要么各级党、政不作为,要么各级党、政在此案件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具体问题上装聋作哑。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已经两、三年,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已经告一段落的今天,居然有着如此这样的村落,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诈骗村”之形成与各级领导不作为有着直接的渊源。一个地方的民风好坏与当地官员的作为是成正比例的,不作为的官员治理下的地方一定会滋生蔓延许多恶劣的风气,而作为的官员治理下的地方即使有问题也只是一些细小的枝节。诸如“诈骗村”这样坏的典型,通常都会出现在无人管理或者胡乱管理的地方。

“诈骗村”之长期存在与各级领导走马观花有着直接的关系。领导检查工作总是喜欢浩浩荡荡,总是喜欢事先通知大家,总是喜欢在自己到达之前那儿很是体体面面。可是,正是这种工作作风导致了基层总爱喜欢做一些“猫儿盖屎”的表面文章。由此一来,一些问题越积越多,一些问题慢慢演化成为一个个危害社会的恶性肿瘤。正如“诈骗村”这样的村级出现,就在于我们的官员到地方检查时不爱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总喜欢听报告、看资料,总喜欢下级报喜不报忧。

总之,无论此地如何偏僻,无论人们用怎样的理由来进行辩驳,人们总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诈骗村”或许能够与该乡镇、村管理划等号。

作者地址:四川盐亭县云溪镇新西街社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