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湘阴县漕溪港街道彭家村村干部以奖金为利诱,干扰接到民意调查电话的居民,要对各项指标都打满分、回复满意,即可获得现金奖励。记者从湘阴县委宣传部和湘阴县漕溪港街道办事处了解到,此事属实,已经叫停违规作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9月20日 新华网)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作为社会公众,都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意调查。上级部门通过民调的方式征询民意,是让社会公众对相关工作进行置评,其本意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然而,一些地方组织开展的民调,或以现金奖励“操纵”民意,或统一提示“标准答案”,群众“被满意”,使民调沦为一场闹剧。
“民调”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更不是满足官员“政绩冲动”和地区间“政绩比拼”的牺牲品。但是,许多地方将民调结果与地方官员政绩考核、职位晋升、工作问责等挂钩,难以避免利益驱动下的基层官员欺上瞒下,造成所谓的民意调查不过是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罢了。
“民调”造假,难道就不调了吗?那民声就不听了吗?民心不可违,民意不能背。“民调”是一定要坚持下去的,一是由权威机构进行组织“民调”,并成立独立的监督机构进行全程监管,自然就避免了地方上的某些官员使用手段“操纵”民意了;二是是转明为暗,将光明正大的的民意调查在暗中进行,纵然某些地方组织想要统一提示“标准答案”,也不可能未卜先知;三是针对“民调”结果,对干部的政绩进行客观评价、严格审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架设不敢不能不想造假的“问责红线”,严肃惩处习惯于雕琢粉饰、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干部,以儆效尤。唯此,才能让假民调消弭,使民调反映真民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