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法治,让亲情走得更近

[ 作者:祥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25 录入:16 ]

对于年逾古稀、生活困难的父亲,儿子拒绝支付每月200元的赡养费,父亲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记者23日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了解到,法院通过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审结此案。(来源:新华网)

孝敬父母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传统美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赡养父母是我们作为一个合格中国人最基本的义务,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老人得不到儿女的赡养,不得不将子女告上法庭,请求法律援助。这种情形显然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对于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还振振有词,有的说自身就收入少,没有多余的钱照看老人;有的说在幼小的时候老人曾经对他不好,所以现在没义务赡养;也有的说老人自己有退休金,不用自己赡养等。对待这样的一些借口,笔者是沉不住了,这显然是一种推脱,不管怎样,老人是自己的父母,也许迫于当时生活的无奈没有能给自己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也在用着自己方式在把自己抚养长大,而对于不赡养父母的那些说辞,在笔者看来都是道德意识缺乏,自私自利罢了。

对于不赡养老人这样的做法,笔者是严厉反对的。不管是何种理由,赡养老人都是义务,何为义务,就是不管怎样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在此笔者认为:第一,国家法律应当不断完善。在建成法治社会国家的进程中,对于道德层面的东西全面的加以法律约束,在出现不赡养或者赡养出现问题的时候,老人能够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第二,民政部门应当及时摸查,对辖区内孤寡老人以及留守老人进行动态管理,在配齐相应惠民政策的同时,随时关注老人的赡养状态,听取老人需求,及时同老人家属取得联系,以便于全方面的赡养老人。第三,政府部门应当扩大道德宣传,结合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尊老爱幼,赡养义务等传统美德宣扬好,让道德深入人心。同时辖区内可以适时开展一些交流活动,组织老人和儿女一起交心谈心,一方面可以促进交流,更好的拉近老人和子女之间的距离,了解其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交流的时候播放一些反面素材,让老人和子女一起观看那些不赡养老人的是视频,打出亲情牌,让亲情走得更近。

古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管曾经的父母怎样对待自己,现在他们已经老了,每个人也都会有老的一天,不管他们有没有收入,我们都应该尽到赡养的义务,这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此外,在赡养的同时他们需要的还有陪伴,希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陪在父母身边的人都能够常回家看看,多点关心,多点陪伴。

作者地址:四川省自贡市黄镇铺社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