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三公经费”要摆在公众面前

[ 作者:曾包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20 录入:7 ]

本市141个市级部门集体晒出2016年预算账本,公开部门数量之多创历年之最。梳理各部门预算发现,2016年财政预算聚焦于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创业创新和疏解功能五大重点领域,与此同时,“三公”经费继续普遍下降,公车购置费基本保持在0元。(人民网,2016年3月4日)

三公经费的下降,是中央八项规定利好的一个风向标,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已见成效。中央走群众教育路线以来,将任务聚焦在作风建设上,对作风建设上的漏洞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扫除,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政府部门大尺度的晒“账本”,让曾经神秘的三公经费清晰的展示在众人面前,是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一大步,无疑是对自身“清白”最好的证明。曾几何时,众人对三公经费都是讳莫如深,生怕让别人知道了。现在好了,用了多少、用在哪里、谁用的列支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群众自然拍手叫好。

俗语说,把钱用在刀刃上。群众不是怕领导干部用钱,而是怕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现在条件好了,某些领导干部追求形式、贪图享乐、铺张浪费,把公家的钱不当钱,肆意挥霍,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树立的良好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三公经费的晒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情况,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提升了对政府的好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三公经费有所下降,但不能到此为止,更不能沾沾自喜、故步不前,继续加大查处和整治力度,让每一笔经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