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注重小节,掐断腐化堕落的萌芽

[ 作者:薛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3 录入:7 ]

“我总认为红包礼金这个东西就像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是个小节问题。”谢清纯后来忏悔说,他不矜细行,最终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被“糖衣炮弹”炸得遍体鳞伤。据谢清纯交代,2002年至2014年,其在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前后,共收受171人所送的礼金,而且党的十八大以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央广网)

从身残志坚、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领导干部到大肆敛财、迷信风水、思想堕化的腐败贪官,谢清纯的人生起伏让人唏嘘。而出现这样的起伏,究其原因是他把红包礼金看作是一个小节问题的“臭豆腐”,这样的错误思想,精神上的“缺钙”,导致了他人生的“折断”。对他来说,吃下这块“臭豆腐”是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正是这个所谓的小事,最终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因此,领导干部更是要注重小节,警惕“小恶”的渗透,掐断腐化堕落的萌芽。

其实,纵观我国披露的案件不难发现,大多数落马的领导干部都不是从一开始就腐化堕落的,他们的“褪色”都是经过了由小到大的过程。堕落都是从不起眼的“微腐”开始,若是未掐断腐化萌芽,那“微腐”就会成为思想决堤的裂缝。一旦思想防线被打开缺口,干部就会走上腐败堕落的不归路。干部须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节虽小,但背后的考验不小。

“谢清纯”们的落马,不但大快人心,更让百姓看到了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但随着腐败官员沦为阶下囚的新闻不断曝光,百姓们额手相庆的同时不免产生疑问,为何总是在官员犯下大错的时候才发现,为何不能把犯罪掐死在萌芽状态,为何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仍有官员以身试险、冒险“踩雷”?“反腐的关键不是严惩重判,而是做到逢贪必被抓”,如果反腐能够精准打击,而不是隔空打牛,他们岂敢铤而走险?

因此,我们要采取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首先,纪检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发挥预防监督作用,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将腐败的苗头及时拔除;其次,要完善常态化反腐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的藩篱,进一步让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拧紧拧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切实践行“三严三实”,筑牢思想堡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防腐常态化,抓早抓小,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错酿成大祸。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实录镇党政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