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化细看细节

[ 作者:快乐飞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7 录入:吴玲香 ]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在全国精准扶贫推进过程过,大多地区都采用了农业产业化来助力精准扶贫。

很多地区都因地制宜,种植了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特色农产品、药材、果蔬等。而大多地区的产业化也都是取得了巨大成功,带领了人群群众生产致富,或者正在带领人群群众生产致富。然而在农业产业化的工程中,产生的一些细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虽说不能直接左右产业化的成功与否,但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来看能够尽善尽美岂不美哉乐哉。这些细节问题如下:一是后继生产乏力。农业产业化很多地区都是在年前或者年初进行的,老百姓资金较充裕,响应热情很高,纷纷出钱买树买苗(政府补贴,远低于市场价)投身农业产业化。虽单价便宜,由于总量大,很多老百姓手头也紧张起来。我在34月份经常下村走访过程中,很多老百姓提出无钱购买小猪崽、鸡鸭压力都很大,钱都拿去买树苗了。34月本就是农村养小猪的时候,根据实际了解情况,此时小猪20元一斤,一只轻则40来斤,重着7/80斤。一两千元一只的“小猪”,现在商人人心不古。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这里指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并不是指需要花多少钱,购买什么先进的设备。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田开垦出很多沟渠,利于雨水排泄,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很多地方的农田开垦出来的沟渠,利于农业生产,弊于群众生产。利于农业生产,沟渠本就为此而生。为何说弊于群众生产,沟渠开垦过程中,很多地区并没有实事求是,开垦出过宽、过大的沟渠。在实地的走访中,我20多岁的人都很难一步跨过,更何况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老人?这是十分不便于老百姓生产的,而且在生命安全上也有很大的隐患。这些问题也许只是个例,更多地区都做得更好。这些问题可能并不能直接左右产业化的成功与否,但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来看能够尽善尽美岂不美哉乐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张家界在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