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款成“唐僧肉” 肥了官员瘦了群众

[ 作者:伊心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2 录入:吴玲香 ]

近日,一则让人触目惊心的消息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沿河县、松桃县等地查处扶贫领域腐败窝案串案,涉案金额730多万元,涉案人员30多人,从分管扶贫副县长到县扶贫办到乡镇扶贫办甚至扶贫办纪检组长在内的扶贫办班子成员全部被处理。(中国新闻网2016421日)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重要举措,扶贫办是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单位,而国家下拨的扶贫资金更是贫困地区老百姓的“救命钱”,何以在贵州省铜仁市一些官员眼中,“救命钱”反倒成了“唐僧肉”呢?

官员自身的素质和良知是毋庸置疑的原因之一,他们不仅忘记了一名官员的公共责任,更忘记了底层民众的疾苦,丧失了自己的良知,突破了做人的底线,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和人们的唾弃。然而,从分管扶贫副县长到县扶贫办到乡镇扶贫办甚至扶贫办纪检组长在内的扶贫办班子成员全部被处理,也让人不得不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所有的人都泯灭了良知?

扶贫款每每沦为“唐僧肉”,折射出相关扶贫制度的不透明乃至缺乏约束。到目前为止,扶贫款的流动使用依然高度封闭,社会公众既难以知情,也就无从监督。同时,政府在招投标等环节不透明、不公开,也容易造成权力寻租的存在。本案中,沿河县扶贫办原副主任杨再畅收受老板2万元好处费,再通过“运作”让其顺利中标项目,形成了所谓的“互惠互利”,从而导致国家的扶贫款遭受巨大损失。

来自社会的外部监督缺失,而来自内部的监督往往形同虚设,本案中扶贫办纪检组长与工作人员沆瀣一气,共同将扶贫款私分,内部监督变成了内部贪腐。幸好还有来自上级纪检部门的监督检查,追责问责,才让这一伙“蛀虫”无所遁形,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前车之覆,如何才能成为后车之鉴呢?笔者认为,不仅要强化对扶贫部门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约束,更要从制度层面增强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封闭运行,将扶贫部门的权力晾晒在阳光之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样才能避免扶贫款成为“唐僧肉”,杜绝“肥了官员瘦了群众”现象的再次发生。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合江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