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当高晓松写下这些歌词,并被许巍唱遍大江南北,触动了无数人的原乡情节。他们也许有过乡村生活经历,也许只是短暂在乡村居住过,抑或只是在情感上憧憬过“诗与远方的田野”。
时下,城市化的进程已经如历史巨大的车轮,迅猛碾过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摧枯拉朽,改心革面,但也同时颠覆着延绵数千年的古老中国记忆。如何在势不可挡的城市化进程中,挽留住乡村的美丽?如何让日益衰败的乡村重新成为都市人心中的心灵原点?如何将城市化的成就反馈于乡村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于此,探索于此。
半年来,博地设计机构总设计师曹一勇和自己的团队一直在忙于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农民自建房的设计,在他看来,美丽乡村的重塑,用纯粹商品挣快钱的思维去操作,一定是有问题或者不可行的,但仅有情怀是不够的,乡村建设无法回避乡村价值重塑,目前乡村的衰落,主要是因为乡村经济的空心化、价值创造不足,没有价值创造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增值,没有增值就没有发展,是一种恶性的循环状态。如何解决乡村问题?曹一勇提出了一个方案——APEC+。
他表示,A是设计,设计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P是规划,规划背后代表政府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E是经济,要创造价值;C是生态,包括物理生态和价值生态,前者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原生态,而后者则是原村民、新村民、项目运营者、政府、资本五方面组合形成的利益平衡、利益共享价值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必须共荣共生,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氛围。
“设计+政府+价值+生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加很多东西,如互联网、养老、绿色旅游、民俗文化等等,但是这四个是一个核心要存在的,这四个问题任何一方不可缺。”
博地设计机构建筑所主管、主创设计师王磊表示,“乡村是不需要豪宅的,上百万的投入建一个房子,但出来的效果很差;真实是最大的价值,真实就是原生态,就是返璞归真,或者原乡要强调原汁原味的感觉。”因为,她认为在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上,要避免重建,而是要积极探索“如何保存原生态的机理,延续乡村”,充分理解村民的理想与现实,在面对面的平等对话中,解决村民的实际诉求。
北京住总博地园林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鹏也认为,“我们把着眼点放在原乡这个词时,更需要强调尊重这个词的重要性,尊重自然,包括生态、土著的民宿、民风,包括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要做好这件事,这个态度应该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每日房产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