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湖北召开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推进会,28名履职能力、精神状态或担当作为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干部被组织调整,其中8人被免职,有2人因企业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干部群众意见较大,被同时免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职务;1名地方领导班子主职,因担当精神不足,求稳怕乱,遇到矛盾不敢碰硬,不敢坚持原则,被免去现职、调离岗位;5名领导班子成员因组织观念淡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激情明显减退,被免去现职。(4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初看这个新闻,不由感到诧异,怎么“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激情减退”,这样的理由都成了干部调整的原因?但随之想想,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开疆拓土,或是干事创业,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一个“精气神儿”,这个“精气神儿”就是指的精神状态,指的干事激情。可以说,这是干事创业、开展工作的基础,也难怪此次整治会将这样看似很平常、很小的事儿,作为免职的原因了。这也不由得让笔者想起,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首批“蜗牛奖”“获奖”名单,12个部门单位被公开曝光,并列明了“获奖理由”,此举旨在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以强有力的负向激励,倒逼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快推进快到位。
自古以来,但凡两军对弈,首先就要振奋士气,让全军将士都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和勇气,才能打胜仗。其实,这和我们的工作是等同的,只有饱满的精神和工作激情,才能热爱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特别是当下,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地方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唯有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为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地区发展建设和工作推进来说,“实干”是第一位的。但如何才算是“实干”呢?显然,浑浑噩噩混日子、效率不高、心态懒散、工作不尽心尽力等等,必然是实干的“克星”。
近几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整“四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活动的开展,机关作风也确实为之一振,但随之带来的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个别干部仗着自己的公务员,觉得抱着“铁饭碗”,就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混着日子工作;个别干部抱着“不求无功但求无错”的心态,不敢为、不作为。“说得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李克强总理的一句话形象的概括了这一现象。
其实,对于干部管理,中央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特别是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提出了“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也为各地区整治“为官不为”、治理“庸官懒政”等行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干部调整也只是整治行动的一个开始,最重要的,还是要调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小处、从细处、从思想上、从行动上,加强管理和引导,逐渐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切实践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