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农民背上的农药箱自己飞起来

[ 作者:裴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1 录入:吴玲香 ]

随着气温回暖,小麦开始用积攒了一冬的能量拔节、孕穗。而猫冬过后的农民也开始为灌溉、打农药做起了准备,这是传承已久的农耕习惯。不过在陈金秋野看来,他的无人机将会改变农民背负药桶,一手加压、一手喷洒的打药模式。

生长于陕西的陈金秋野在走出大学校门6年后,于2010年在航空基地创办了陕西天翼通用航空公司,专注于那时尚未声名鹊起的无人机研发。

据中国农药网统计,我国每年因打农药中毒的人数竟有十万,致死率高达20%。传统打药方式不仅可能会造成身体受损,而且因为喷洒不均匀还会造成部分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陈金秋野说,正因为此,他决定自己研发的无人机只专注于农药喷洒。

此前,我国除黑龙江、新疆等地的大农场多采用飞机喷洒的方式打药外,在陕西等全国大部分省份中,农民一家几亩地的小规模生产只能采用人工打药的方式。炫酷的无人机如何赢得这方市场?

为此,陈金秋野和他的团队在进行无人机研发的同时,跑遍安徽、山东等地采集数据、做喷洒试验。20146月,他的第一款无人机定型了。这款拥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无人机不仅在灵活性、精准性、农药利用率上有了很大提高,一两亩地也能使用。更重要的是在关中地区人工打药成本一亩地40元的当下,无人机打药的成本只有10元。

制造出无人机并不是陈金秋野创业成功的标志,因为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依然是考验。为此,他再次踏上奔往各地的旅程,我们和各地的植保站、种粮大户合作,为他们展示我们的技术。就是靠这样的技术展示带动无人机销量的模式,天翼航空得到了农民的认同,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第一块市场。

陈金秋野的创业项目被央视《创业英雄汇》节目看中。今年年初,节目播出,站在央视演播厅中的他侃侃而谈让农民背上的药箱自己飞起来。并赢得现场18位投资人的青睐,总额高达3300万。最终天翼航空选择最合适的投资者,成功融资500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和农资公司合作,为他们的农药销售进行服务。陈金秋野说,除了将每台造价数万元的无人机卖出去外,他们还根据中国大多数农民人均耕地小的特点,在规划着自己的服务供应商之路。一两亩地确实划不来买一台无人机,所以我们专门成立服务部门,为农民提供打药服务。你看联合收割机服务团队每年从咱这开始,一路往西要作业好几个月,就能理解农业专业服务的市场有多大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西安日报电子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