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给“哭穷贪官”卸妆还需制度发力

[ 作者:肖怀中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5 录入:16 ]

近年来,落马官员多涉及贪腐问题,生活奢靡现象比较普遍,但“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发现,也有不少贪官一边哭穷、装穷一边敛财。哭穷、装穷的把戏是“层出不穷”,有些哭穷是不食人间烟火,说出自己工资低只能抽60元芙蓉王,有的装穷却累坏去清点赃款的检查人员。(新京报》4月3日)

事实也正如此,人前“哭穷”、人后贪腐的“老虎”“苍蝇”并不在少数。《新京报》的报道对此进行了盘点:广东原省委常委、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曾在广东省“两会”上高调“哭穷”,声称自己参加工作20多年,连住房也“没有”,可背后却受贿总值约1.1亿元人民币的财物;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穿衣朴素并骑自行车上班,而背后却收受财物2.1亿,并有1.3亿财产来源不明,涉案金额达3.4亿元;秦皇岛市城管局副调研员兼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一人吃饭只点一碗面条,而在其家中却搜出金上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

纵观这些“哭穷贪官”,一个个都喜欢用嘴巴“表演”:谈起腐败时痛心疾首,抨击时弊时义正辞严,可谓是“说得比唱得还好听”。但真正的廉者,必须严于律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廉洁奉公。而“哭穷贪官”无论“哭”得如何动人心魄,装得如何维妙维肖,表演毕竟只是表演,妆总要卸去,外衣总得脱去,其“贪”的丑恶嘴脸终将会暴露,最终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不过,这些“哭穷贪官”的出现,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败坏了官场政治生态,也动摇了社会正常的价值观。其背后也暴露了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干部任用、管理、考核制度的缺陷。

因此,给“哭穷贪官”卸妆还需制度发力,从根本上消除“哭穷贪官”产生的土壤。

首先,要严把选人用人关。在用人导向上,必须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民主推荐和干部考察工作中进一步贯彻落实群众公认原则,让群众更有效地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来。在对干部的考察中,要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干部,防止考察失实、失真。

其次,要严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个人申报后要真查实核,深查细究,阻断贪官“哭穷”的“后路”。对填报不规范或错报、漏报的,要责成其重新如实申报;对未如实填报的,必须由当事人做出说明;对有意瞒报的,不得提拔任用,不得列入后备干部人选;对发现违规问题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涉嫌违纪违法的,将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第三,要完善全天候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那些“哭穷”背后的腐败行为,要高扬处罚的利剑,不论身居何职,能力多强、贡献多大,都要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

总之,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哭穷贪官”不会绝迹,他们的“表演”还会继续粉墨登场。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我们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公平、公正地运行,就能够让“哭穷贪官”在阳光下显形。

作者单位: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