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南宁市《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现场,一位市民给到场的县委书记们送上“苍蝇拍”,这种别开生面的场景,再次引发各界对电视问政的关注。事实上,电视问政并不算新鲜事儿。早在2002年,郑州电视台的《周末面对面》就是一档类似于电视问政的节目。2010年武汉推出大型《电视问政》直播节目,经媒体强力推介影响全国。至2011年电视问政开始出现在湖北、湖南、广东、河南等多个省市,此后作为舆论监督“利器”逐渐红遍大江南北,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之一。(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网络问政之所以有其生存的空间,究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样的一种形式为官员与民众之间提供了一个直接沟通的桥梁,一种互动的平台。长期以来,官民之间的互动都是比较缺乏的。从宏观的背景来看,在于我们的地方政府常常集中精力在经济发展上,对于民生事业的重视或者关注较为欠缺,这与我们的整体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方面官员和民众之间的沟通渠道较少;另一方面,过去由于生活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关意识欠缺等方面原因,普通民众对于社会管理的关注程度普遍较低,官民之间的互动,缺乏渠道、缺少基础,自然就不受关注。
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政府的执政重点的变化,对于官民之间的这种互动需求变得日益迫切。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意识逐渐增加,对于社会管理、对于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等等公共性的事物更加关注,而从政府方面来讲,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之下,更好地、更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对政府自身的执政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当下,这种民意之间的沟通出现了变化,从以前的不紧要,变成了现在迫切需要,这也就是电视问政这一类的新闻点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
这也就是电视问政在出现十余年之后,再次兴起的重要原因。实际上,除了这样的电视问政之外官民沟通渠道是非常缺乏的,官民之间的互动更是少有。政府听不到群众的声音,在很多决策上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无法取得群众的理解,无法取得群众的信任。而群众无法和政府沟通,导致很多的述求无法表达,很多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提出,造成了许多双向的困惑。
为此,在新形势下,政府方面,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重视民意,听取民意,收集民意,要开拓思维、探索创新,建立常态化的、科学化的交流沟通机制,更好地听取民众述求,反映群众心声,让执政更加民主,让群众更加满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