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羊羊:“问政”何必拘泥于形式?

[ 作者:王羊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7 录入:吴玲香 ]

反腐题材在电视问政节目中出现,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这样的官员真人秀节目里,的成分到底有多大?让官员大呼惭愧脸红的电视问政节目幕后,又暗藏着怎样的现实逻辑?(新华网,201645日)

电视问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形式就是普通民众质问政府官员关于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关乎民生等一系列问题,官员当场解答的电视直播节目。近年来,电视问政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问责形式,出现在湖南、广东、河南、浙江、宁夏、江苏、陕西等多个省市。

作为一种全民参与的互动节目,电视问政自开展以来就备受关注,已然成为群众了解政府工作、表达对政府工作意见的一种渠道。这种新颖的问政平台,不仅能直接让群众收获参与感,还能调动全民监督的积极性。电视问政从最开始官员的脸红冒汗到如今高查处率高回复率高解决率,其所取得的成效对于政府而言既是一场考验,也是一种转变工作作风的动力。

但是,电视问政从开办以来,总是摆脱不了作秀的质疑。诚然,群众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一是,查处干部又何需上电视?让群众看到官员洋相百出,除了徒增笑料,还会有其他收获吗?电视问政就会沦为讨好群众的一种方式;二是,电视问政过程也是官员学聪明的过程,提前做做功课,还是能轻松应付现场问政,节目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三是,如果节目被事先打好招呼或者被提前约谈,其无非就是走走形式、走走过场,没有较真碰硬的勇气和魄力,问政岂不成为自编自导的闹剧?

电视问政不同于平日办公,既要考虑政府推进重点工作的需求,也要考虑群众真正关注的热点问题,二者之间需要把握一个平衡度。稍有差池,就会让政府和群众陷入两难的境地。既不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也破坏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诚然,电视问政不能代替日常性的工作,更不能把电视问政等同于日常问政,但就现阶段而言,这确实是扩大公众参与的一个有效探索。电视问政能够巧妙地把政府行为和媒介行为结合在一起,把领导的政治主张和现代媒体结合在一起,这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实践,一次积极的尝试呢?政只要问的好,又何必拘泥于是在电视上问还是在屏幕背后问呢?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县曲山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