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南宁市《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现场,一位市民给到场的县委书记们送上“苍蝇拍”,这种别开生面的场景,再次引发各界对电视问政的关注。电视问政这种风风火火的问政形式之所以广受好评,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敢动真格、敢撕破脸。(3月28日 人民网)
电视问政,起初是来自湖北武汉电视台的一档直播节目。其形式是有普通民众当场质问政府官员关于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关乎民生的问题,让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是个被监督的对象,应该对老百姓负责。这种新的问责形式一经诞生,就被多个电视台效仿。
之所以,电视问政在近几年能办的风风火火,深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我想,这还是要从问政的效果中找答案。在面对民众的提问、媒体的咨询时,有的官员是真正“出了汗”、“洗了澡”的。有的官员被问得说不出话,有人面露尴尬,脑门上被汗水浸得发亮,还有人声称“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而这一切,都通过电视、收音机以及电脑,传递给数百万的普通民众。
由此说来,电视问政就是要火药味十足才够味!不然一次问政就会演变成一次自娱自乐的“问答节目”,愚弄了自己更愚弄了大众。通过电视问政这样一个平台,群众可以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愿望、述求,官员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业绩、能力,在为群众答疑解惑的同时,形成官民良好互动的生动局面。
作为一项舆论监督“利器”,电视问政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那些尸位素餐、在位不作为的庸官、懒官、巧官像筛筛子一样筛出来,让他们在面对民众问政中现出原形,无处藏身。火药味十足的问政现场,是让官员“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的前提条件,否则就是不痛不痒,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电视问政毕竟只是一档电视节目,并非包治百病的绝世良药,更非官员大秀政绩的选秀舞台。电视问政节目的基本套路是:曝光问题,质问“一把手”,敦促解决问题;然后官员当场表态,给出办理的时间表。可以说,问的是政更是责,让被问政的干部“脸红、出汗”只是表象,目的是让他们“马上办”。
功夫在诗外。所以说,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在于问政后的问责!一方面,针对问政中哪些把打出原形的庸官、懒官、巧官,必须严格追究失职渎职责任,让他们为自己的不作为、乱作为付出代价;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问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想办法、找对策加以处理,给民众一个满意的交待。唯有如此,我们的电视问政才能让没有被问政的党员干部常怀敬畏之心,真正达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良好效果。
作者地址:攀枝花市仁和区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