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提高官员“媒商” 打造网络问政“时尚”

[ 作者:泷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08 录入:7 ]

近来,一些党政官员因陷入“任性发言、不计后果;盲追时尚、鲜做实事”两大误区,暴露出新媒体素养严重缺失的问题。这不仅容易导致官员自身陷入舆情漩涡,而且让网络问政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沦为空转。官员触网“媒商”低下,引发社会关注。(人民网)

诚然,网络问政为人民群众拓宽了参政议政的渠道。但官员要当好“大V”,还需苦心耕耘、潜心经营,切实提高新媒体素养。从而及时传播政务信息,拉近干群关系,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力量不言而喻,新媒体正是借助这种力量才得以日益壮大,也因此赋予了网络问政生机。但信息时代,党政官员新媒体素养低下并非一件小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盲目追求时尚,随意言论、“雷倒”群众、遭人厌恶。二是不敢表达怕出错、怕引围观、怕被批评等导致长期“潜水”不声不响。三是陷入空谈忘实事,欠考虑的网络“呐喊”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来网友不满。

官员面对网络问政时代“敬而远之”或“盲目追随”都将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甚至社会和谐。官员如何得心应手的运用新媒体离不开调整和钻研。

首先,放平心态,提升服务意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官员要时刻胸怀正义、心系群众、摆正位置、正确“发声”。正如“爱心衣橱”“免费午餐”“微博卖枣卖瓜”等成功案例再次证明,只要官员正确利用新媒体,就必定能了解民情、为民解忧,将其真正打造成在线为民办事的好载体,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务实重干。

其次,紧跟时代,掌握舆论引导技能。“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快节奏、快时代的大背景下,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把新媒体当做“练兵场”,不断学习,提升执政“新技能”,敢于“发声”、勤于“发声”、正确“发声 ”,争取成为网络问政时代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少被“拍砖”、少犯错误;才能更好的处理公共危机,应对媒体,积极回应。从而赢得网民点赞,赢得人民信任。

总之,“因时制宜,审势而行。”一个高“媒商”官员不仅眼里要有媒体,更要有群众。相信在积极探索和大力学习培养下,必将有更多官员“网红”传递正能量,为民办实事。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