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群众工作,机制是保障,平台是基础。当“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开始刷新传统互联网概念,更多的网络问政平台在湖南“开枝散叶”:全省各级各部门已开通认证政务微博4800余个,90%的省直民生部门开通了政务微信。一个涵盖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网络问政平台矩阵”,清晰呈现。
7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题为《一把手带头 标准化作业——湖南答好群众工作“网络题”》的消息,一时间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因为这与几日前中国新闻网报道的“官样朋友圈”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民日报》也曾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不愿面对网络、无视舆论生态变化,在社交媒体平台不察民情、不问民意,反映了他们触网时的“鸵鸟心态”。而湖南的“网络问政平台矩阵”,正是对干部“鸵鸟心态”的反驳和挑战,正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民意走向的体现。
随着“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对传统互联网的刷新,网络问政给群众带来的快捷、方便是看得见的。那些具有“鸵鸟心态”的领导干部,就算“认真负责”,也就是把工作固定在“八小时之内”,其他的时间可以难得清闲,如果再去“网络问政”,岂不自找麻烦,徒添烦恼?有了这种心态,就很难对“两微一端”进行综合利用。这样的同志往往在微信圈、朋友圈表现得异常低调,甚至让人根本不知其“庐山真面”。有这么一位领导,主管的是文教卫生工作,但他的微信、QQ等“圈内”,就是一个“针织品”爱好者,所转载的日志、图片都和“针织”相关,几乎看不到工作的痕迹。这种隐藏极深的“领导”,在当今的“两微一端”时代,是无论如何也适应不了的。
本来,“网络问政”已经是多年的老话题了,在全国上下也较为普及,但深入了解就会知道,真正构建起了“问政网络”并运行良好的,湖南可谓开了“先河”。在有的基层,别说“问政”,迫于压力办起个地方网站,都长期不作更新,明显的死水一潭。而湖南的“网络问政平台矩阵”,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基层主官,各级领导干部从横向、纵向形成“问政网络”,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不及时回复或大量的问题积压,那这个“网结”就要出问题,将影响大片的问政效果。因此,湖南自2014年3月以来,要求“所有留言,必有回音”,还将网友给“省长信箱”的留言或投诉,直接连入网上信访系统,通过转交、交办、告知、直接回复等多种形式进行处理。这样,百姓的网络诉求就实现了回复处理“全覆盖”。
“一把手带头,标准化作业”是湖南“网络问政”的基本模式。“打铁就要自身硬”,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人“牵头”,才能走出一条“规范”的路子。“上梁不正下梁歪”,“一把手”懒政了,就会朝着反方向带动“一大片”;反之,“一把手”带好了头,才有督促下面各级的“资本”,说话才有“底气”;在整个“问政网络”中,“一把手”是工作的参照,“标准化”是作业的模式,只要形成了习惯,运行起来就像一台“问政”永动机,察民情、解民困生生不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湖南的“网络问政平台矩阵”之所以能够“清晰呈现”,就是因为在随时的问政工作中,在处理、回复中,不断给“平台”增加了新鲜血液,提升了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网络”无时不在,“问政”也就无时不在。一系列便民、利民的举措,将通过“两微一端”的新型“网络平台”,走出一条顺应时代、顺应民意的通道,把党政与群众联接起来,形成一道民生工程的洪流而滚滚向前。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