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朱虹参加完江苏代表团代表小组会议后,接受了中国文明网专访。她说:“文化是发展的灵魂。我们准备争创全国文明村镇,挖掘村里的优秀文化,重点打造孝文化、好人文化,做成文化墙,老百姓天天看,就会耳濡目染地受影响,要通过文化涵养人,让人想留下来。”(3月10日中国文明网)
可以说,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一个个美丽基因。有乡村共同发力,美丽中国的版图才更加魅力四射、活力常在。然而,美丽乡村建设,要真正像全国人大代表、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朱虹说的那样,要真正留得住建设的人,留得住长效的美,必须要注入文化的内涵,让乡村真正有了文化力量的注入,美丽才真正像一句钻石广告词中所说的那样——恒、久、远!
为乡村注入文化基因,美丽才由内而外。以朱虹所在的村庄为例,以前扔垃圾,离垃圾桶老远就扔,经常把垃圾撒一地。现在,大家会走到垃圾桶跟前扔,桶满了再把垃圾袋系好,整齐地放在旁边。是什么促使村民的改变?关键还是文化的作用,因为村里加大了工作文化投入,通过文化活动,将一些百姓生活的陋习搬上舞台,让大家通过文化活动,真正提升自觉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到做文明村民的重要性,因为村庄也是大家的家,村民因为文化投入,精神生活丰富起来,说话、做事都变得更文明、更得体了。这何尝不是文化给予乡村美丽的促进?
为乡村注入文化灵魂,让美丽永驻。无论是农家书屋,还是农村的公务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为的就是让村民真正改变灶头、田头的单一局面。这些年,我们看到农村的基础文化投入在不断加大,以笔者所在的农村为例,村里有健康的娱乐设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这些何尝不是老百姓的追求文化力量?一个村子外环境变美,百姓文化生活水也要同步提高,这样村民们在劳动之余才能真正有去处,对家庭建设也好,村规民约建设也好,邻里和睦也好,都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文化作用力,也是让乡村美丽永驻的文明力量。
为乡村注入文化灵魂,更需要久久为功。乡村有了文化滋养,无论是吸引像朱虹这样的优秀人才回村工作,还是培育新乡贤,无疑不是多了磁场。可以说,乡村文化丰富了,也当大家看到了希望,更容易像朱虹那样产生了“一天当两天用,雨天当晴天用,黑天当白天用”吃苦精神,有了用自己的双手将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的齐心协力。这样美丽乡村就真正多了久久为功的动力。
村庄变美,村民变富,不能少了文化的滋养。我们的村干部只有多挖掘村里的优秀文化,让孝文化、好人文化,传统文化等为村民每日送上精神大餐,他们自然就会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陶,让文化涵养人,文化涵养村,让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让“美丽中国”枝繁叶茂、树大根深。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南京文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