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镇省“天线”一架千万补贴就被骗?

[ 作者:旭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1 录入:16 ]

长安镇经济科技信息局产业技术股原股长黄某征在得知中央财政对关闭小企业的补助政策后,经陈某滨介绍结识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原副处长景某元后,伪造材料,骗取了国家补助资金逾千万元。昨日,该案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两人同被控贪污罪,坐上被告席。(新华网   310日)

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黄某征起初伪造了东莞市盛文五金皮具有限公司的申报材料,并加盖伪造的市财政局长安分局等单位公章,将材料逐层报至省经信委,景某元利用其负责审批该项目的职务便利,使上述伪造的申报材料顺利通过审批。如此几番,千万元的补贴便到手了!

我们应该发觉这个事件有两点让人不解:第一,数额如此之大的伪造材料居然如此简单地完成了逐层审核;第二,补贴的资金是如何到了伪造人黄某征的账户。

对于第一点疑惑,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本身的逐层的审批程序只是形式,不然不可能如此简单的通过;第二种是镇省“天线”一架,审批程序的关系得以疏通,明明能审批不过的资料确因放了水,就通过了所有的审批环节。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这就是审批程序执行上问题,说明如此金额之大的审批的执行还有很大的漏洞。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就让人汗颜了,打一个招呼疏通一下关系,审批的一条线就是集体瘫痪了。

对于第二点疑惑,补贴的资金应该是公对公的支付,也就是说国家的补贴不可能直接支付至黄某征的个人账户。黄某征又是如何做到伪造公司账户,完成公对公转账又导入私人账户的,该事件没有说明,却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但不管有怎样的疑惑,该事件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因该事件不是偶然,而是玩忽职守甚至是更加复杂的原因造成的,而这个群体就是中间一系列涉及到的审批人员和单位,是一个大群体的渎职行为。如果这个群体中任何一个环节,按照审批程序履行的职责,这个事情就不会或者说不那么容易发生,在事中就有极大可能消除了。

权利的约束除了制度程序上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人的执行,如果多一点点执行,应该就会大大减少事后的惩处,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更好的保护。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