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信息立法迫在眉睫

[ 作者:蒲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9 录入:16 ]

网购商品个人信息被盗、线上预约挂号病情隐私被泄露、智能手机用户信息被贩卖……这些网络信息泄露的事件,您可能听说、甚至碰到过。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享受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服务便利的同时,也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威胁。春节前,国内某知名民调公司的一项“网络生态环境变化”调查数据显示,在一万多名网民中,大家最担忧的就是“个人信息泄露”问题,98.1%的网民支持对网络安全专门立法。(人民网 3月7日)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个人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信息遭泄露的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你去售楼处买房,很快家装公司就会打电话向你推销装修;你去车市买车,很快就会有人向你推销保险;更有甚者冒充你的亲朋好友骗取钱财;种种案例不禁让人怀疑,到底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信息买卖滋生出的信息诈骗,利用个人信息打开的一个个犯罪“黑洞”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安全底线。更令人担忧的是,除了侵财型犯罪,个人信息泄露也容易被特定目的犯罪分子利用,进行其他刑事犯罪活动。

为何会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究其原因,就是其背后存在着灰色的利益链。但是,个人信息泄露屡禁不止,除了经济利益驱使之外,公民信息保护意识缺乏、出卖他人信息机构唯利是图、相关法律机制不健全、行业监管不力等也是导致此类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要解决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首先,个人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对来路不明的电话、信息、网址要三思而后行,当个人信息遭遇侵害时,应及时报警,坚决与此类现象作斗争。其次,要加快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尽快做好个人信息的界定、执法机构的责任范围、权力边界、执法限度和要求等,从法律层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再次,应加强宣传力度,让个人信息受保护作为个人的基本权力深入人心;最后,要加大对贩卖个人资料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方面要约束政府行为,让政府相关机构带头遵守相关条例,另一方面规范市场主体,让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作者单位:遂宁市大英县象山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