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乡愁”归根于“不均衡”

[ 作者:无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2 录入:12 ]

一年一度的春节接近尾声,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返乡见闻”层出不穷。读了这些“返乡见闻”,让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农村的落后,无论是经济还是思想。经济上的落后让农村的青壮年不得不外出谋生,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仅余的“人气”;思想上的落后让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显凄凉,孝道的丧失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顽疾。

农村经济上的落后源自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早年的农村补贴城市发展,加快了城市发展,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未能得到长足发展,导致了城市、农村发展不均衡,农村传统生产模式创造财富能力低下,导致了城市、农村经济实力相差巨大的现在。而这样的现状进一步导致城市居民、农村村民受教育方面的差距,受教育程度又较大程度影响一个人从事的职业及薪酬待遇,这一切就导致如今的社会往往把“贫穷”、“落后”作为是农村的“标签”。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对外来信息的认知度有了较大的提高,许多农村青壮年不再安于从事附加值低下的传统农业生产,而是选择纷纷涌入城市,成为了城市新型劳动者“农民工”。“农民工”由于普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中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和一线流水作业,再加之在城市医疗、教育等方面均不能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因此“农民工”多少都会存在被“歧视”的感觉。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大多数“农民工”会选择在这个节日回乡,相较于在农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人而言,“农民工”算得上是高收入群体,而在城市中受到“歧视”的“农民工”,往往更加看重“面子”,再加之在城市中受到了“现实主义”和“金钱至上”错误思想的影响,就造成了“返乡见闻”中出现的“攀比”和“豪赌”。

而也正是因为受到了“现实主义”和“金钱至上”错误思想的影响,如今农村“天价彩礼”横行,本应因爱情而结合产生的婚姻,变味为了另类的“人口买卖”;本应深入骨血的“孝道”却也被利益蒙蔽,晚辈的经济独立,父母未能创造“拼爹”条件,成了一部分人“孝道”丧失的借口。不尊“孝道”者可恨,但尊“孝道”而被迫离乡,不能尽“孝道”者又是何其可怜。

这样的悲剧,缘起于“钱”,归根于“不均衡”。浩浩荡荡的“春运”,无疑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动物大迁徙”,有人从中看到了“温情”,中国人对家的思念,对亲情的眷恋。而我却从中看到了悲凉,如不是因生活苦,谁愿离乡寻生计。

当前,我国政府已加大对农村发展的关注,但还是希望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让农村不在是“贫穷”、“落后”的写照,让农民不在成为“穷人”的代名词,让“农民工”这样的名词成为历史,真正做到城乡一体,工农一家。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张家界评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