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确定的发展新型农业的重要举措。意在通过推动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真正激发农民搞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模模式。
然而,有些地方却事与愿违,在土地流转后2、3年后便出现了违约,工商资本撤出不再继续“承包”,留下一片烂摊子等待农民去整理、恢复。
笔者的故乡地处华北平原,土地不敢称肥沃,也自是不差。早在两年前,笔者所在的老家就进行了土地流转。而如今这里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感情经历了“怀疑——喜欢——害怕”三个阶段,而背后的原因却是错综复杂。
以下,仅是以笔者亲身经历的几个村庄为例来讲述当的地土地流转情况。
蹊跷的土地流转
2013年底,笔者的老家,村委会通知明年(2014年)由农业种植企业到本村进行土地流转(当地人俗称,承包地),面积仅一个村千亩左右,而该种植公司是由本县一位企业家成立。承包费用每亩地、每年按当年1000斤小麦的价格算,约合人民币1000元左右。因史无前例,农民抱有怀疑的态度怕难以持续。有的村民说“别把土地给倒腾个乱七八糟,然后不再包了,那就太麻烦了”“尽量一次性給清,别一年一付,太麻烦”一时间村民们议论纷纷。
尽管如此,最后村民们都签署了土地流转合同,每年一付。第一年种植公司每亩地支付村民1000元。然而蹊跷的是,该公司并没有自己种,而是有转手承包给个人,据多名知情人士称该公司又以每亩地600元的价格转租的。您看清楚了,从账面上看这一倒手上述种植公司每亩地赔了400元,按1000亩地算的话,一共损失40万元。
这怎么可能呢?的确是,生意人都聪明得紧,怎么能干赔本买卖呢,后来笔者多方打听并查询了好多资料,后来才发现其中的秘密。一言以蔽之,种植公司从当地政府手中拿到了众多补偿,表面上看一到手赔钱了,实际上加上暗地里的补贴,上述种植公司赚了不少钱。具体数额不详。具体补贴内容包括地下水补贴,以及当地政府拿出的专项鼓励土地流转的资金。笔者断言就这1000目的而言,每亩地的补贴绝对高于400元。
第一年村民迷迷糊糊的过来了,不用付出劳动每亩地净赚1000元,村民还感觉挺高兴,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村民自己种地每亩地每年收入也就是1000元左右。
第一年实际以600元承包地并进行种植的个人并没有赚多少钱,感觉不划算,第二年不再承包。2015年春节后,盖付的承包费一度推迟,村里曾一度传出,土地不包了,自己种。后来上述公司在推迟支付村民承包费后,自己雇佣村里的人种植非粮经济作物。
2015年结算时,仅种植收根本不够支付承包地钱,也就是入不敷出。但是别忘了还有补贴啊!
但是2016年春节刚过,又传出上述公司不再承包土地。直接原因是村里的干部虚报地亩数,套取承包费用。这一举措惹恼了种植公司,而且村里还不配合该公司进行生产。而另一个原因是笔者自己查询所得,上述多项补贴到2017年一部分会取消,一部分减半。这样看来种植公司取得的补贴就会大幅度下降,在无法从土地取得利润的同时,放弃承包土地是必然的选择。
土地流转导致当地区域性的工资降低?
截至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03亿亩,比2013年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其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自然不再少数,具体人数未有统计。
因为土地流转,解放出了一批劳动力。据多位村民称2013年底县城同一家企业招工每天110元,难以招到人,而本村一下子解放出上百人的劳动力,他们在2014年初去应聘的时候,每天的工资降到80元,就这样大家还抢着干。
这也出现了另一份问题,土地流转后当地是否有足够的就业岗位供农民选择。因为2015年经济形势不好,该村许多村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而年底回来却并没有带回多少钱。
土地流转将走向何方?
“谁最懂土地?谁最爱土地?谁能从土地上最大限度的开发价值?答案是一致的,那就是农民”。
笔者从该村这两年的土地流转中出现发现一些问题,也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不作为权威。嘿嘿!
1、土地流转后非粮化问题,笔者曾经采访过中国社科院农业专家党国英,党国英告诉笔者市场会调这一现象,笔者也相信时间一长市场会调节的,但是土地流转的工商资本并没有那么长时间去等待。再次,粮食种植真的没有多少利润可言,即使是大机械化作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多数人种植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当然并不排除例如东北地区流转后以粮食种植为主的情况。
2、土地流转真的不适合工商资本,各地政府应尽快扭转这一观念。而不应该只看重中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盲目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3、如果不尽快调整,2年左右,也许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违约的情况,因为的确无利可图(或是利润太薄)。加上2015年的粮价大幅度跌落,将加速土地流转违约,甚至彻底摧毁土地流转的经营方式。
正如笔者家乡的村民所言,仅种植粮食谁都不会流转土地,因为利润的确太少了。当前的土地流转是否面临非粮化种植和骗取补贴等难以抉择的现象呢?
工商资本走了留下的不仅是村民重新分地的烂摊子,而且他们的心灵上也将遭受打击,让他们感到无助。
笔者离家时,就听到不少村民发出无助的声音“农村的路在何方?”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浪微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