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孙君:农民种田要考证?

[ 作者:孙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12 ]

在中国,越荒唐的事,越有可供研究的可能性。近期多次听学者们说,以后农民会越来越没有文化,建议农民种田要考上岗证书。我一听就晕。农民种了几千年的地,现在竟然要他们考上岗证书?惶惶然后,心里为他们不平。今天,城市人征地扩大城市圈,掠夺了农民的菜园。结果,城市人吃不上放心蔬菜。试想,假如农民种田要考上岗证书,接着是不是还会要求有学历、要考英语四级?如果那样,中国的农耕文明也就基本走到了尽头。

这种脑残的事往往只有学者会提出。比如乡村民主选举、土地与房产进入银行抵押、林权由农民承包,大农业(农场经济)等。

中央非常重视农村与农民,让人不懂的是三农专家学者们。近十几年,我们对农民生活与生存的真实状态有切身的感受。农民种了世世代代的菜蔬瓜果,没出问题。现在弄出了有机标准,这标准当然也是城市专家制定的。滑稽的是,恰恰因为有了标准,从此中国人就吃不上有机蔬菜和瓜果了。记得三十年前,中国农村没有标准时,全中国人吃的都是有机的。

今天有人说乡愁,渐渐地乡愁也开始有了建设标准与指南,听说还是各大部委制定的。这只能说明一些人越自命不凡越脑残。

我们说的乡愁与农民说的乡愁不是一回事。农民的乡愁,是对村子里日益走空了年轻人、耕地抛荒的无奈。城市人说的乡愁,是为了满足城市摆拍,摄影与怀旧的失落,这让农民很茫然,也就更发愁。城乡理念南辕北辙,乡村建设何以能好?

乡愁是什么?是乡村里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是走出乡村的人心底的一抹柔软。千万别把简单之事弄得太理论,太高深莫测。试想,就您那要把农民种田,种了9000年的传统抛下,今天偏要改变成政治与学术的前瞻政绩,是不是在儿戏?当我听到这样的一些专家的建议,以后农民种田也要有上岗证书,要有职称,我一听,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丛林哲学说,拥有实力就是拥有真理;拥有强权就是拥有发言权。用老百姓话说就是——谁嘴大谁狠。

如果这些人捣腾成功了,农民种田要考试。结果会是什么?就是会种田的下岗,不会种田的上岗;就是穷人下岗,富人上岗;结果就是专家与商人勾结。他们不会种田,不学无术,只会设卡,只会制定标准。

《道德经》曰: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可惜,今天是智者乱象,民则欲裂。

有人至今脱不开思想僵化的套路,中国的发展要看美国(西方)的回应,美国反对的,我们就要做,美国支持的,坚决不做。如美国人在丑化马云,他就说马云做对了,却压根不知道马云做的啥。马云的经济理念就是农耕文明、小农经济。他用个体与家庭分解了国际经济,分解了世界风迷的商业综合体。个体经济避免了市场风险,回避了金融危机。小农解忧,藏富于民,其实这就是农耕文明的价值。我们都知道,越是个体的越有稳定性。自然,越是碎片性就越有国际性。这个道理很多经济学家与战略研究者却不予理会,只着眼宏大。然而,这种复杂的社会学与自然学,往往只有农民知道。这就是我们的农耕文明血脉。

谈中国问题,一定不要离开三件事,否则就不懂中国。一是中国是大国小农的土地文明,耕者有其田,中国才持续。二是人口基数,众多人的就业是国家问题,这是中国的特殊性。三是民主形式是全世界最人道的民主,否则农耕文明也走不了9000年。这是我们应珍视的财富。中国历史上一直是高度中央集权与充分的村民自治,是双向互动式民主。

中国的农耕文明,不是学者专家理论出来的,是农民种田种出来的。文明推动文化,农村散发并延续城市,这是人类的发展史。今天,有人提出农民种田也要考试上岗,这是对中国国情的完全不认同,让他们来瞎指挥,农耕文明就死了。农民如果没有土地,十多亿中国人靠谁来养活?

中国农村如何走?自命不凡的学者们,拜托你们别再想当然,瞎胡扯。

——孙君

作者简介:孙君,画家,村长助理,北京绿十字发起人、总顾问,中国乡建院联合发起人,中国·农道联盟秘书长。以乡村教育与生态保护作为自己目标,是乡村自治与环境问题研究者,乡村建设的实践者。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北京农道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