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松原市委原书记)蓝军小病不治,从开始的不讲规矩,发展到后来的“随波逐流”,从逐渐地沉沦其中,到最后的执迷不悟。这四次“病变”,让他破纪破法,断送一生功业,埋葬一家幸福。(中国广播网1月21日)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松原市委原书记)蓝军爱好唱歌,对领导干部而言本是陶冶情操的一件好事,但唱着唱着周边的陪唱之声却越发浑浊,蓝军不仅在松原本地频繁出入高档歌厅有人陪唱,进京开会也有人陪唱到底,如此肆意而为绝不是作风“好声音”,任性“嗨歌”的背后实质是权力在“跑调”,雅好沦为雅贿的权力贪腐再次为领导干部敲响了廉政的警钟。
“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小事小节上不较真,就往往会在大是大非上栽跟头。细看蓝军案例,不难发现,这是又一起令人扼腕叹息的“能人腐败”案,论能力,蓝军曾经是当地最年轻的县委书记、厅级领导干部之一,在松原任职期间,松原GDP从吉林省倒数第3名跃升至前三甲,松原还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可见在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上,蓝军功不可没,但越是在关键岗位上就越发要懂得戒骄戒躁的道理,令人叹息的是,蓝军从最初担任市长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取得成绩后的志得意满,在虚荣心的膨胀下,从好大喜功的警车开道、鲜花簇拥、肆意嗨歌,到一步一步顺水推舟地吃拿卡要、甚至利欲熏心下的卖官粥爵,量变积累下导致的质变,结果是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后的万劫不复。
正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感觉满腹委屈的蓝军应该明白,主政一方、为当地老百姓谋福利是自己岗位赋予的基本职责,取得的成绩既不可能完全是一己之功,更不应当拿其作为换取不正当利益的筹码。党有党纪、法有法规,没有任何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反腐劲风不减、越往后越严的大趋势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已然成为常态,不论是继续潜伏在干部队伍里任性偷吃的“硕鼠”,还是妄图“等风停”后继续权钱交易的觊觎者,若不悬崖勒马,最终只会落得蓝军般锒铛入狱的下场。
正如习大大曾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当官发财应两道”,表达的就是为官者应恪守本分、清廉为官的从政之道,每一位为官者应时刻谨记,以蓝军典型案例为戒,从思想根源上进一步扎牢为民服务的思想篱笆,从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警示自身,同时各级组织、纪检、监察部门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干部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惩处力度,真正实现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的转变。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东区教育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