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比对存疑信息,我们发现常州市某村领救济的汤某,名下拥有5套房产、奥迪汽车的情况属实。拟对具体经办人村会计吴某立案调查,对村书记彭某、村主任颜某进行责任追究。”前段时间,江苏常州市查处了一起“开着小汽车领救济”的案例。(8月23日《人民日报》)
开豪华汽车,却领取救济资金,这种事情早已屡见不鲜了,只是之前缺乏有力发现此种问题的途径。大量的扶贫资金没有救济穷人,却进了少数富人的口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复杂。真正的穷人,没有关系、没有后台,而在一些地方,要能分到扶贫指标,不是看你是否真的符合条件。那些有钱人,反而更有这些资源,而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体,却被晾在了一边。
“开豪车领贫困补助”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破坏,应当有一个长效的监管机制,来确保惠民资金不被“打劫”,而能真正进入困难民众的口袋。吴某的案件既非群众举报,也不是上级交办,而是常州市发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助力精准扶贫的生动事例。此次通过17个部门共享数据对比发现问题,也体现了大数据监管的给力。
要知道脱贫攻坚工作重在“精准”,难也在“精准”,笔者认为要从根源上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的发生,要重点聚焦村干部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要全面走访排查享受困难政策的对象,切实挤干“人情水分”,对违规干部要严肃处理。要加强对基层干部思想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水平。同时还要抓紧建立各类困难人员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精准到人,精准到户,从真正意义上消灭贫困。
(作者单位: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