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生力军要争做“四有”新人

[ 作者:沈苏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23 录入:吴玲香 ]

“扶贫先扶志。按照韩老汉家的情况,我们申请他的3个儿子进行拉面实训,等将来他们的手艺好了,能开拉面馆了,这一家人才能真正脱贫。低保户脱贫不容易,学手艺才是出路。”樊明洲说。(人民日报 2月22日)

5年年均脱贫超1300万人,伟大成就的背后是广大扶贫工作者付出的汗水、心血乃至生命。扶贫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位扶贫干部都要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扶贫生力军,面临着各种新的任务和挑战,要想尽快履职尽责,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必须花心血,下苦工,争做“四有”新人,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最牵挂”群众的选择。

保持“矢志”心态,争做焚膏继晷型“新人”。目前,“脱贫战”已进入攻坚期,对于每一位参与者生理、心里都是巨大挑战。生力军面临的不仅是对自身水平、智慧、经验越来越高的要求,更需要面对体力精力消耗越来越大而工作成效可能没有前期明显的处境,因而必须不断调整心态,把矢志不渝放在首要位置,清晰认识到扶贫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扶贫成效的必须性,日以继夜用“跑”带出困难群众的新生活。

保持“至少”心态,争做积极进取型“新人”。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是扶贫生力军的主要成员。缺乏“农村味”的扶贫干部需要立刻转“书生气”为“乡土气”,甚至还要有一些“傻气”。特别是面对那些 “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扶贫干部使劲干,贫困群众冷眼看”的扶智难度大的困难群众,秉持至少心态,一点一点向前进,一篙接着一篙划。

保持“再来”心态,争做稳重求进型“新人”。前期识别的贫困户,大多实现了生活条件改善。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村里项目产业榜样。扶贫生力军此时投入扶贫战役中,切不可有松口气、歇一歇的态度。务必防止“早脱贫、早脱钩、早脱身”的想法。生力军可借用自己“新”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脱贫优势,用“互联网+”方式,将“拎水桶”改变为“修管道”,克服深度贫困地区区位瓶颈制约,增加本地区“造血”功能。

保持 “不可”心态,争做一尘不染型“新人”。扶贫领域“微腐败”多是因为个别干部的“补偿”心里作祟。生力军需要增强自身定力,守住底线,不断磨练自己、摔打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坚决纠正、严肃处理违纪违法的“害群之马”,为扶贫新军冲锋陷阵铺平道路。

(作者地址:绵阳市游仙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