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小陀螺”转出“发展经”

[ 作者:吴家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21 录入:吴玲香 ]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从厅机关选派了4名毕业于985高校的年轻干部,及3名厅属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博士扶贫工作队,先后帮助264户贫困户脱贫,脱贫户的年人均收入由2522元提高到4291元,通过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领村民过起了一种健康文明新生活。(《人民网》2017年8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关键是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实干加巧干,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要实现这个“军令状”,贫困村第一书记要像“小陀螺”一样,围着群众转、围着发展转、围着市场转,

以攻坚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走村入户,围着群众转。贫困村第一书记要通过走村入户,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户的房屋、收入、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情况搞清楚。只有走访多了,与群众联系紧了,才对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愈加清晰。

精准把脉,围着发展转。“农村党组织就是要围着发展转”,贫困村第一书记要立足本地村情,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实地考察学习,找到适合本村发展项目,按照村民意愿、适度规模化、大户带小户的原则,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抓好产业扶贫思路。

敢闯敢干,围着市场转。农产品种出来了,市场在哪里?这就需要贫困村第一书记围绕“为百姓卖产品,为产品找市场”,积极引导、帮助村民寻找销路、寻找市场,将本土特色产品卖出去,真正将种出来的农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

贫困村的每一点变化、贫困户的每一分收入都需要第一书记发挥“小陀螺”的韧劲,去闯、去拼、去干,去将脱贫之路走得更加坚定。

(作者单位:四川荣县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