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识别,到精准帮扶,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新的困难给广大扶贫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能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取得最终的胜利,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以钉钉子的精神,下绣花的功夫,践行“四有”“四勤”,当好党和群众的扶贫干部。
心有职责,勤学习。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我们在不停的探索,也要不停的学习。扶贫干部必须是学习型干部,既要学习中央、省、市各级关于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也要学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和程序。只有强化学习,熟记于心,才能时时向广大群众宣传扶贫政策,处处帮困难群众用好用足帮扶政策,排忧解难,发挥好扶贫干部的作用。
心有担当,勤思考。扶贫干部不只是一个身份,更是党和国家托付、群众的信任。把职责担在肩上,把使命牢记心中,扶贫干部就要扎根联系的贫困村,融入联系的贫困户,了解村情民意,主动思考、积极谋划,与帮扶单位多沟通、多协调,明确贴近实际的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开展好帮扶工作。
心有群众,勤走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是党的基本路线,也是扶贫干部的工作原则和要求。脱贫攻坚是民心所向、党心所系,是党对困难群众最直接的关心和帮扶。不论是“第一书记”还是驻村帮扶工作组成员,每一名扶贫干部都应该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多走访、多联系、多关心困难群众,从物质到精神同时帮扶,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心有目标,勤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帮扶是过程,脱贫才是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帮扶干部务必立足实际、创新创造,在给钱给物的传统帮扶模式上,结合群众的自身条件,通过介绍就业、传授技能、发展产业等,进一步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鼓励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帮困难群众从脱贫的小路领上致富的大道。
(作者单位:乐山市市中区童家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