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目前,各地的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但是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精准扶贫”到底扶的是什么贫?
扶精神之贫。扶贫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的前期,通过走访摸排,发现除了少数因病、因老致贫的人外,绝大部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在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等政府、靠政府、要政府”成了这些贫困户的中心思想,甚至有部分贫困户深以自己是“贫困户”为荣。有的贫困户认为扶贫干部比他更着急,自己脱不了贫,扶贫干部就无法交差。所以真正扶贫工作的开展,首先就是要拔除某些“贫困户”精神上的疾病,从思想源头开始扶贫。
扶物质之贫。找准致贫原因,找准真正需求,实施精准扶贫才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干部要对被扶贫人员的情况进行深入摸底,找准致贫原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户一策,制定精准扶贫帮扶措施。产业扶贫是重点,易地搬迁是辅助,扶贫干部尽可能从物质资源、技术才能上帮扶被扶贫人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物质基础开始扶贫。
扶共产党员的党性之贫。就是在全国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的今天,还有少数的党员干部仍然认为精准扶贫只是走个过场,跟自己没有关系,对自己帮扶的贫困户,所做的工作也仅仅是填写帮扶表格,教被帮扶人员如何应对上级检查。只有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从根源上解决帮扶人员的贫,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战斗。
精准扶贫不仅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改善民生的重头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只有扶好了精神、物质和党员干部之贫,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先锋作用,全力调动被帮扶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土主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