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操作中会感觉到特色小镇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难题没有突破,比如应该如何解决短期现金流和长期收益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特色产业从定位到落地,到产业运营的难题?今天来谈谈特色小镇的一些问题。
很多人谈特色小镇的时候,更多的是谈房地产企业如何转型,实际上这一次特色小镇的开发和简单产品的转型有很大区别。其实我个人认为基于几个大背景的转变,第一是中国整个经济增长方式在发生巨大变化,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第二是基于中国城镇化的路径发生的变化。原来单一的中心城市聚集向中心城市的再城镇化,或者中小城镇就近城镇化的方向转化。第三,整个房地产行业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来物理空间的开发向内容、提供服务方向转移,向产业的投资开发运营转移。
中国进入了城市更新的时代。原来的城投+地产+招商的模式在向城投+地产+投资+招商+服务转型,我们不可能再延用原来的基础设施+房地产+招商的模式来做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机遇,这个机遇里面我侧重强调三个方面,第一是政策机遇。这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是市场机遇。现在消费升级,大家对清洁空气,对健康、旅游和个性化的享受会有更多的需求,在国际上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城市和乡村之间会出现一个互动,这为做特色小镇产业支撑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
第三我们现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非常需要特色城镇的支持,同时整个城市产业的发展,为我们特色城镇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比如互联网的支撑、技术的支撑和服务的支撑。
第四是大的交通环境的改善。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的发展为现在连通城乡一体化提供了非常好的交通环境,这是几个大的机遇。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就是理念、战略、资源支撑不匹配。我们说起来非常容易,PPP+PE或者PPP+房地产,或者PPP+产业等,很大的一个问题还是传统的地产思维,在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人还是用地产思维在做,遇到的最大问题首先就是投资回报率的问题。第二是如何解决现金流的问题,如何解决农村的问题。第三是产业。很多人说让农民在特色小镇里面卖特色产品,做特色经营,但是开发商怎么挣钱,平台怎么能够支撑下去,巨大的公共服务怎么产生回报,这些都需要考虑。
第四是专业化运营能力的整合。目前特色小镇基本上是以开发商为主,或者说以建设方为主,最大的问题还是地产思维,产业支撑能力弱,运营能力更弱。第五是金融环境的变革,这一轮整个产业升级转型是金融创新驱动。原来工业+地产模型是一个债权模型,那个时候90%的金融机构都是以债权机构为主,我认为债权为主的是中介机构,是以抵押物为控制手段的,是不承担风险的。这个模型不支持特色小镇,更不支持产业发展。
所以现在市场要做什么呢?创新金融。我们想鼓励产业发展,产业发展需要创新金融支撑,一个新的产业,比如说做轻资产或者运营类、创意类是没有资产的。互联网企业没有资产,不能用抵押物作为风险控制手段进行债权融资,原来的房地产和工厂都可以,所以这一轮产业发展一定跟金融创新相关联。传统意义上的VC、PE和产业金融,这些工具会在这里发挥巨大作用,但是传统的开发企业和施工企业对这个领域却不是非常熟悉。
国家说的PPP是基础设施,我们现在做的PPP为什么成功的很少,就是因为PPP本意不是解决融资问题,我们却总是把PPP当成一个解决融资问题的工具。其实PPP是调用政府、企业和运营方来提高项目开发的质量、效益和效果的。未来真正大规模的PPP是本身能够产生运营收益的,能够保证资金的稳定回报。整个政府招商引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意识到靠招商打造本地的特色小镇是非常难的,政府也在用创新金融工具,比如设立创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招商基金等方式,在帮助产业进行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对接能力,还是用招商逻辑来做特色小镇的话,那肯定不行。那么如何培育特色小镇、培育特色产业呢?我认为需要创新金融技术和服务,要有人才和相应的资源支撑。特色小镇的培育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到1的阶段,我们需要提供物理空间,同时要提供云平台的支持,比如说市场、订单等。
第二个阶段是1到N的阶段,也就是说有一定基础规模的企业,到这个地方做大来形成本地的特色产业,然后才能形成这个小镇的特色。这两个阶段除了要素支持以外,我认为也需要新一代基础设施的配套。
怎么解决特色产业的问题,第一就是如何确定主导产业,要因地制宜。另外,产业确定以后要把产业生态做好,比如说基金小镇需要人才端、客户端、技术端、市场端等。第二需要金融平台来推动产业发展,显然不仅仅是以招商为主,我认为未来更多的是引资和招商权。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定会出现很多有价值的公司。发展小镇的特色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投资周期长,运营时间长,回收慢,但是未来价值可能会很大。这个矛盾必须借助创新金融工具来解决。
以旅游特色小镇为例,一开始需要建立PPP基金。但是做PPP基金很难解决PPP运营回报的问题,所以需要有公司来参与。而这些公司是以产业基金来支持的,产业基金最后能够通过股权、IPO实现价值最大化。最后通过景区的资产证券化来解决PPP基金的退出和回报问题,通过IPO来解决股权投资的回报问题。一定要用创新金融和产融结合这样的理念和工具来解决问题。所以特色小镇的收入模型已经不仅仅是租金或者地产收益,它一定是地产收益+投资收益+服务收益的结合。最后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资产证券化和股权基金的退出问题。原来的单一物理空间的开发能力要向多方位转变,我们讲的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规划,而是复杂的顶层设计,其中包括金融投融资的规划、现金流的规划、产业的规划,另外还有政府资源的协调整合能力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中国企业报 2017-01-1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