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许峰等:当代乡村社区的生态规划建设策略

[ 作者:许峰 刘惠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13 录入:王惠敏 ]

各国的当代乡村社区发展建设中,虽然进程不尽相同,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以遵循恢复生态、尊重自然、延续文化等为根本原则的。除此之外,各国在积极推进乡村生态社区规划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所预期的目标,还在政治、管理、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辅以了有力的支持。

1.乡村社区生态建设的引导——政策先行

在各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乡村地区发展相较城市有一定的滞后性,覆盖面积大、物质基础薄弱、制度建设不充分是普遍特点,因此,各国政府首先制定了不同的政策以引领乡村社区逐步实现生态建设。

德国制定的乡村发展政策,其主要目标包括强化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开发乡村特有资源等,政府通过资金投入、税收减免、交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逐渐增强乡村活力和吸引力,解决乡村社区的经济与社会问题。随着乡村生态建设发展,德国进而成立了政府专门机构对乡村生态建设进行指导,并促成欧盟制定了“整合乡村发展”政策,颁布并实施了2007-2013年中程乡村发展方案与乡村发展专用欧洲农业基金,引导了整个欧盟的乡村社区生态规划建设。

同样,为了实现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农业部乡村发展委员会颁布了一系列乡村生态规划建设的政策。在财政援助政策中,政府承诺改善所有乡村社区的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并设立了相应的乡村发展财政资助计划,以此来促进乡村社区的生态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韩国更是在乡村生态建设之初就组成专门的特别委员会来推动政策的实施,并施行相应资金政策支持,政府拨出专款,用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2.乡村社区生态建设的控制——规划指导

乡村生态社区的发展最终是为了营造满足人类自身生存以及不断进化需求的适宜环境,因此,乡村社区规划设计需要以超前的意识与眼光,在乡村建设上有所取舍控制,在满足现有功能需求下多留些空间和余地,以利于社区适应环境变化和未来的拓展。

美国乡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整体受分区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以及新城市主义等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影响,其建设活动从区位选址、规模控制以及内容选择上都被限制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虽然土地开发强度、建筑密度和形式等受市场影响较大,但前期规划对开发建设的生态控制引导作用却至关重要。

德国把建设指导规划作为开展乡村社区生态规划建设的核心,要求管理与规划相结合,了解乡村现存的生态环境,充分尊重地方发展的独特性,保留地方特色,并逐级引入各层次的规划措施,使社区自身的生态建设与区域的整体生态系统发展目标相协调。而韩国通过“新村运动”规划把分散的农村居民搬迁到新村集中居住生活,然后通过燃气、排水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建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以及社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3.乡村社区生态建设的保障——法律制定

从上述几个国家的建设发展实践可以看出,乡村社区生态规划建设上的成功离不开民主法治的支持,推动生态建设的每一项措施都应是有法可依的。

美国乡村社区的生态规划建设一直处于《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濒危物种法》等法规的监督指导之下,其作用不容忽视。而德国自20世纪60年代就通过《建设法典》《环境保护法》和《田地重划法》以及其他相关地方法规,促使乡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引导了乡村生态建设。

为了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优化乡村社区生态环境,韩国颁布了《亲环境农业培育法》,明确了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法律地位,坚定了农户的信心,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日本养殖业快速发展,由于无规可循,畜禽污染导致乡村社区环境恶化严重,因此政府连续制定了《废弃物处理与消除法》《恶臭防止法》等七部法律,使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防治和管理。

4.乡村社区生态建设的辅助——民众参与

真实反映村民的使用需求是乡村规划建设实践的基本要求,也是乡村生态社区规划建设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可以解释为“服务村民、优化环境、提升产业”。

韩国在“新村运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对不同级别乡村给予不同的政策指导,激发了居民的生产互助合作精神,有效推动了乡村社区的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同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与当地居民、有关团体参与相结合,在保证村民意见充分沟通、表达基础上开展乡村社区生态规划建设,提高了规划实施的执行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各国的农业合作团体也在民众参与规划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在日本一些自主型乡村社区就经常组织村民对社区的规划建设问题进行讨论,并择时邀请专家代表进行讲解。

5.乡村社区生态的动力——技术促进随着技术发展,科技成为了乡村生态规划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美国一直重视科学技术在乡村生态建设中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乡村开发的生物技术投入年均增幅高达15.5%。近年来,美国针对现代乡村污染生态处理的特点,研发了高效藻类塘技术,施工量小、生物降解能力强、污染物过滤率高,便于后期管理和维护,大大推动了乡村生态社区的建设。

日本和韩国同样也在乡村生态技术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在乡村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日本利用生物生态组合技术,研发了多种适用于乡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设备,大多具有效果好、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在各国乡村生态社区的规划建设中被广泛使用。

当代国外的乡村生态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发展背景、建设历程、推动手段等不尽相同,但都是基于自身的自然基础、社会组织、文化传承等特点之上建立起来的生态社区规划发展策略,是共性问题与个性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社区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各地区乡村又存在不同的发展需求,如何灵活地借鉴国外乡村社区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避免生搬硬套的“移植栽培”,这就需要对既有成功经验进行深入分析,辨析其发展策略异同,进而再与自身发展特点结合,逐渐探索出符合自身经济、社会、文化特点的乡村生态社区规划建设发展道路。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唯美乡村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