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兵书·文韬·六守》指出国家安定团结的“三宝”即:大农、大工、大商,农兴则国稳,工兴则国强,商兴则国盛。把大农放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中国从有记载神农氏开始发展农业以来已经有7000多年的农业史。时至今日,互联网经济能否带给中国传统农业以飞跃和发展呢?接下来笔者将试畅想一下互联网时代会给传统农业带来的变革。围绕科学指导种植和促进高效市场化流通及农闲期劳动力导向三部分进行简单分享。
一、科学指导种植
举例:地处辽宁张三家有水田三亩、旱田8亩,自家房前屋后有1亩地。计划水田种植水稻,旱田早种西瓜后种白菜,房屋前后种植杂项供自家食用。
1、水稻种植分育苗、插秧、浇灌、收割几个重要环节,如果每个环节计划时间提前订制好。平台就有免费的指导,包括灾害天气预警及防护措施、病虫害防治、出现问题指导解决。如连续干旱天气的病虫防治,喷药浓度及次数。再如插秧后如出现大风天气,保证多少水量来抗倒伏。
2、旱田种植西瓜(夏收),如果气象部门能提前预测天气,分析本地今年夏季天气为前旱后雨,专家分析夏收的西瓜前期易出现病虫害,后期雨水大瓜不甜影响销售价格等,建议当地适当改种植辣椒或黄瓜。如果已经种植的,根据天气指导喷药预防虫害、长期干旱突遇低温降雨容易出现的病害预防指导等等。
201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11万亿,如果能通过平台科学指导减少农业损失并提高产量,哪怕1%的提高也就是创造1100亿的增产值。
并且平台拓展分类为农、林、牧、渔四大产业,蕴藏价值可放大几倍。
二、促进高效市场化流通
在上面提出的科学指导种植全面推广的状态下,当然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可投入市场农产品信息,也就是农产品即时大数据。这个数据即使是农业部也无法相对准确掌握的。
1、大批量农产品流通
农户将可投入市场大批量农产品信息在平台发布,批发商就可以根据平台获得优质价低的产品信息,通过平台进行洽谈、上门进行收购,获取利润最大化。农户可以通过平台联系选择收购价高、信用好的批发商,获取最大收益。平台通过对交易资金管理,监督交易双方遵守信用并累积信用指数。同时根据区域产量不同和区域需求量进行跨市、跨省宏观市场指导调配。
2、小批量农品流通
在农村,每家都有房屋前后自留地,种植项目比较杂,什么黄瓜、茄子、辣椒、芸豆、西红柿等等,这种小规模种植户自留地农副产品在高产时期多有剩余,由于无法批量销售,自家又消耗不完,造成很多浪费。还有农副产品,如鸡蛋、鸭蛋、山货、自家水果等。此部分产品多为纯绿色,有较高市场价值,都可以平台发布,由小型收购商集中区域发布收购信息到指定时间地点收购。也可以发展郊游式采摘,由自驾车主等用户通过附近搜索或指定搜索联系上门进行采购。
按中国有9亿农民,按最高9人一户计算,有一亿户,平均一户一年浪费100元的农副产品,就是100亿的浪费,如果充分利用起来远不止这个数字。
三、农闲期劳动力导向
由于地域差异不同,北方的冬季无法进行农业生产,有很多剩余劳动力,东北地区农闲时期更长。通过有效疏导,可解决短期用工荒、小型手工业代加工,甚至当地政府可以利用当地废旧厂家资源鼓励南方企业到北方发展临时工厂。
这样既鼓励了农闲期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区域经济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如此大的市场体量、促兴农业、发展经济、造福社会的平台到底谁能来完成?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作者的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