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熊灵雕:用农村土地来消化货币超发

[ 作者:熊灵雕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7 录入:王惠敏 ]

前不久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面临着一次职业生涯史无前例的挑战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万科集团也一时间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有人说万科的成功来源于成熟的产品体系,先进的管理制度又或者是王石的个人魅力?但事实上,万科能风生水起还有另外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那就是恰好赶上了中国的“货币超发”。

    严格来说万科并不是恰好“赶上”了货币超发的这阵东风,根据网上的消息,很可能是王石提前嗅到了国家的动向甚至从中国高层内部事先了解到了一些“国家动作”致使万科抢占先机走向神坛。

    货币超发有着势不可挡的魅力,无疑这会使得一部分行业或者个体迅速致富,但同样其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无比的,而目前我国就面临着新一轮货币超发的危机。为什么说是新一轮,因为同样的事情早已经在这片大地上上演了数回,以往每一次中国政府都找到了暂时的解决方法,而在这一波新的金融风暴来袭之前,中国这次将“避风港”锁定在了农村土地。

    关于货币超发

    关于中国是否超发货币在社会各界都有不一样的言论,有学者认为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不应该用国际上通用的那套标准来衡量中国货币超发与否,货币超发应该取决于钱是否投放对了正确的领域,如果国家在投放的过程中超过了投放预期或者这笔本该流向目标领域的钱流到了其他地方,这些钱才能算是“超发”。

    但如果按照国际通用(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标准来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出现了10块钱的经济增长,那么央行机构就可以供给货币10元。但假设央行机构供给了15元,这多出来的5块钱就是超发的货币。

    那如果根据国际通用的算法来计算,中国货币无疑是天量超发。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在2000年,中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而货币供应了13.5万亿,是GDP1.5倍,多出(超发)了4.6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中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1.8倍,又多出了27.1万亿元。可怕的是这一组官方数字还是“四万亿”以前的数据,而四万亿之后中国货币超发的现象更为严重,无论如何保守估计,中国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令其他国家无法高攀。

中国M2走势

初衷与解决办法

    超发货币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如果按照弗里德曼标准(国际通用货币超发计算方式),中国从上个世纪开始就一直在超发货币。中国超发货币的初衷是为了振兴中国经济这无可厚非,第一轮货币超发让商人们挣到了第一笔钱,于是无数中国人走出家乡奔赴大城市创业,才有了中国当前繁荣的经济市场和世界一流的制造产业链。

    但超发货币显然是违背货币规律的,最终市场必须承受背离规律的代价。上个世纪中国超发货币后,中国沿海商业迅速崛起,但同时市场也将面临由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危机,而这个危机可能将摧毁初见雏形的商业大国,中国政府为了避免第一轮超发货币造成物价的上涨,于是决定把商品价格的上涨压力转移为房价的上涨(这样解释有利于理解,事实上央行决定用一个新“项目”吸收超发的货币)。就这样,万科、万达等一批批房产帝国就从这个时候孕育而生了。

    多印出来的钱停留在市面上是非常危险的,而用房地产装下超发的钱这个想法则非常不错,中国人民对房屋有着独特的感情,既不会轻易抛售,房地产有起色还能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房地产上下游一系列的产业链都能从中受益,还解决了数千万或上亿农民工的就业难题,何乐而不为?

住房改革拉开中国房地产崛起的序幕

    可房地产的发展势头似乎一发不可收拾,也许远远超出了中国上层的预期。当房地产已经开始绑架中国经济,中国从一开始货币超发的供给问题转为了经济结构更严峻的问题。于是中国政府开始调整经济结构,计划着经济转型,“四万亿”就这样随后跟上了国家的步伐。四万亿的初衷是美好的,这笔钱用来完善中国各方面的整治和升级,创造出多样化内需,然而却不料一些人打着发展其他产业的幌子,最后还是做起了老本行房地产,于是又一大笔钱流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越来越恐怖,导致如今中国国家领导人需要整天呼吁“供给侧”改革的窘境。

    回到话题,由超发货币衍生的房地产泡沫最终要么硬着陆,要么转移,从当前形势来看房地产危机似乎就要到来。中国决策者显然不会容许这股泡沫直接动荡资本市场,那么转移成了唯一的出路。而这一次转移,中国政府把目光聚焦在了农村。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995年,中国政府为了转移超发货币制定了住房改革,而这一次,浩浩荡荡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就要响应形势开始了。根据农业部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至22个,与此同时,能让农民变成村集体“股东”的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改革试点正在全国多个地区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顶层设计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今年有望密集出台。”

    农业部发布的信息可能有些难以理解,通俗点说,本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关键在于土地确权,以前农村有很多土地的产权非常模糊,而本次改革致力于让土地有个“归属”,比如这块土地属于哪个村或者大伙一块儿怎么分,都给中国农民有个确切的说法。农村集体产权看起来非常不错,“确权”也非常有噱头,但是中国政府的最终目的可能在于“流转”,因为土地一旦有名有姓了,转让出租互换什么的也就方便了,这些意味着农村土地将资本化。

    农村土地是一块新宝地,它有着尘封十余载的经济潜力,能吸引一大批资产涌入。比如在将来互联网可能会深耕农村,发展互联网农业,比如像互联网外卖、互联网专车一样去整合农村资源;可能会有一批“大地主”开始承包农村土地发展机械化种植庄园;如果农村土地实现作为财产抵押,金融也会入驻农村。这样的局面令人心动,毫无疑问中国经济会找到一个新增长点的同时又消化了货币超发危机,一切如当年住房改革一样!

    但严肃面对现实,货币超发危机总要面对的,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只能够缓解燃眉之急,一场泡沫危机迟早会到来。不管是从第一轮货币超发,造富了中国商人;还是之后的房地产改革,捧红了一堆地产大亨;又或者是即将到来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能带领中国经济飞往一个新的高度,甚至保证中国经济再上行10年。这一次次“造富”的过程中,都是“幸福”了小部分人,伤害了大部分人。中国上层应该看看,中国房产吸干了多少普通家庭的血汗,商人崛起的贫富差距造成了多少社会矛盾,多少人因为高物价苦不堪言,而新的农村土地确权又会从长远上伤害多少农民百姓。国家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转,避免遭受动荡,同时还造富了一批新“富豪”,可这一切是用90%人的心血换回来的,凭什么别人拿了好处,代价要中国普通百姓来背?

农村确权改革出台无疑是下一阵“致富风”,农村会成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宝地。可这一次也许不同于以往了,资本固化和当前市场的垄断意味着这一次货币超发的避风港(致富地)只能利好少数人,比如几大互联网巨头可能市值又要增长一截,各行业领头羊又会分到一杯羹,新一轮的贫富差距又将拉开,中国依靠这样一种增长模式,到底能走多远?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亚洲新闻周刊杂志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