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邓又新: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作者:邓又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03 录入:吴玲香 ]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思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总体布局。贫穷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多,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必须建设美丽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美丽乡村是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部署应运而生、水到渠成的概念。所谓美丽乡村,是指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要求,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可见,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提质和升级,它既秉承和发展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又丰富和充实了内涵实质。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尊重和运用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重点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扎实推进四大生态工程:

一是推进生态人居工程。对新建住房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饮用水卫生达标,道路硬化亮化。

二是推进生态环境工程。采取户分拣、村收集、村或镇或县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模式,整治乡村生活垃圾;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设施技术,整治乡村生活污水;实行人的住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配套发酵净化工程,整治农村畜禽粪便污染。

三是推进生态经济工程。努力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乡村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各地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将传统农耕逐步提升到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着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力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发展乡村低耗低排工业。

四是推进生态文化工程。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特别是挖掘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培育特色文化村;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文化阵地,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等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们一定要努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红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