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飞:做乡村工匠绽放乡土乡情之美

[ 作者:陈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01 录入:实习编辑 ]

   开栏的话:今天,中国的乡村是时代的前线,因为“三农”是全社会聚焦的热点;但她也成为了灵魂的后方,人们纷纷从这里走出,但又会时时泛起挥之不去的怀念。乡村作为食物资源的生产者、工业化劳动力的输出地、城市化土地的供给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乡村的价值绝不止于此。

随着现代城市的扩张,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城市病大量爆发,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回归乡土的趋势日益强烈,乡村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的“诗与远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正成为重新发现乡村价值的突破点。

大学生村官从城市的“象牙塔”里走出,又走进乡村,这让他们既能成为新时期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又能作为乡村变化的观察者和发现乡村新价值的思考者,他们如何看待今天中国乡村的现状与未来?本报特开栏“大学生村官看乡村”,看看这群“新农人”的感悟与思考。

最近,偶尔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三农”的报道,让我感触颇深,标题是“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晒在网上,沉在我心底,挥之不去。我是2008年到村工作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八年来,出身农民家庭的我,既是乡村发展变化的一名参与者,也是一名观察者。

儿时母亲的教导记忆犹新,“你要是不好好念书,就要回来种地”,当然我不会去跟年迈的母亲辩驳,那是她多年阅历的累积。从农村到大学再到乡村工作,我内心有段时间是彷徨的、挣扎的,透过农村工作的艰难和乡村在发展中的某些失落,我思索着乡村正遭遇着什么?

就像报导中所表述的,农产品出路始终面临两个难题:一个是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二是农产品价格上去异常艰难。伴随而来的是有知识、懂市场、会经营的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回不来,农业劳动力短缺,呈现老龄化趋势。对土地简单粗暴的投入与排放,让乡土的生态越发脆弱。既不能带来富裕,又失去美丽的乡村,让更多的年轻人选择逃离,去城市寻找机会。

从无奈现状的“里子”中,我读出了社会对乡土价值的扭曲与漠视,以及乡亲无法体面安居后的自我否定。

我们依赖土地提供的食物生存,生命中如此重要的土壤,我们对她的尊重、关注、爱护与善待程度与其自身的价值相称吗?笔者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文章介绍了英国600名医生发表的联合处方,以说明现代许多家庭疾病起源于饮食与生活的不正常,并且认为“营养并非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土壤才是最重要的,它可以使人类死亡或兴旺”。笔者认为农业不光是简单解决吃与原材料的问题,还承担着生态价值、社会教育的重大职能,她能引导大众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回归简单质朴的生活状态。

困难与复杂中我也欣喜的看到,我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已然有条不紊展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三权分置”施改,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倡导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人兴事兴,农村的变革要以“新农人”的进步与发展为前提,以“工匠精神”激活农村,还得靠新老农人的互助互补,国家顶层设计不妨从探索职业农民的认证,从下放人力与财力到村(社)着手,探索村干全日制工作制度,因地制宜发展CSA农业(社区支持农业)为出发点。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人”的自觉先行者,2015年9月,我注资华日稻米合作社10万元,合创寿乡鲜米项目(约200亩)。9月28日,我以雪洪村大学生村官的名义在众筹网发起寿乡鲜米众筹,目标50000元,用来推动乡土增值、田园生态。众筹成功后,我们组建了“益方水土”团队,打造了寿乡鲜米微店。今年3月以来,我们团队联合韩国M21国际株式会社金基泰社长,筹建了“益方水土”驻雪洪村实验室,主要目的是以韩国成熟的生物技术产品M21微生物作为环境改良剂,提升寿乡鲜米的灌溉水与生长土壤的品质。我们采用抢新鲜收割,抢新鲜干燥,低温贮存,低温碾米等方式精心生产,采用“农场-家庭”的小批量直接配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健康、安全的“匠心”食材。通过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直接对话,对生产环境的亲近与了解,重温人与土地的情感!振奋的是,我们村已经出现了以老党员汤德山为代表的老一辈农人,跟我们一道转型自然农法,生态雪洪村的星星之火向往“燎原”!

不知不觉中,我在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已干满八年。回想八年来,一路上马不停蹄,一路上风雨兼程,想过放弃,但更多的是内心的坚持。我希望在发掘乡村价值的道路上,能不断汲取力量,找到方法。我憧憬着跟自己的乡亲们一起建一个“水美田美人更美,稻鲜米糯越小康”的新的既富饶又美丽的雪洪村!

作者: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雪洪村大学生村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6年07月29日 07 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