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文敏:莫让变味的人情往来成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

[ 作者:文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22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天保村采访中获悉,近年来,名目繁多的“办酒风”成为贫困山区群众致富路上的一大负担,甚至成为不少农村家庭的主要开支。由于随礼钱过高,一些农村家庭想更新家电和农机器具都因缺钱而无法更换。(7月21日 新华网)

农村办红白喜事,都要靠亲戚朋友的帮助,礼尚往来的民俗是乡里乡亲的互帮互惠。但近年来,不少农村已被各种名目的“办酒歪风”困扰不堪。事实是,一些人是为了把礼金收回来,而一些人却是为了敛财!为了收回随出去的礼金,村民们开始琢磨如何收回本钱,办酒席的名目越来越多:红白喜事、满月、周岁、建房、搬家等,甚至有的村民50岁、40岁也开始办寿宴。由此看看,不少农村办酒席已进入一个怪圈,这个“怪圈”就如阻碍农村发展,特别是阻碍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一块“绊脚石”。

以麻栗坡县南硐村为例,该村在整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由于同时建新房,有32户村民在同一个月设宴摆酒,村委会的干部每人都接到了15张以上请柬。南硐村32户村民以及附近的村民为此整整吃了一个月的酒席。现实就是如此,在这个“人情往来”时代,不送礼赴宴怕得罪人,都去又实在吃不起。真是应了村民的抱怨,“国家补助盖新房的钱都在这个月吃光了,怎么脱贫呀!” 可以说,对纷繁复杂的“办酒歪风”的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办酒歪风”不仅劳民伤财,还耽误了生产,如何刹住农村这一“变味的人情往来”?面对民间多年习俗,这个法子必须获得最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尽管麻栗坡县出台了规定,治理公职人员大操大办的歪风,但这却管不住普通群众。而天保村可谓独具创新,其做法是制定抵制无事酒的“村规民约”,该“村规民约”获得了超过九成村民赞同。其“村规民约”只有简短的三条,规定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满月酒、周岁酒、70岁以下办寿宴、新建房屋等一律不能下请柬请客”“禁止打麻将、打牌等一切赌博活动”“如有违反,取消全家的惠农政策,取消低保等惠农政策”。

可以说,这几条规定非常值得肯定,把违反“大操大办”的行为直接与各项惠农政策挂钩,以利益倒逼机制促使村民遵守规定。不过,仅有天保村一个村的抵制是不够的,必须所有的村都制定了相应的机制才能彻底根治农村“办酒歪风”。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治理好农村“办酒歪风”确实事关脱贫攻坚大业,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以“取消惠农政策”倒逼村民遵守规定是否合法?村委会有没有取消的权力?因此,笔者认为,治理农村“办酒歪风”不仅仅只是村委会一家的事,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要充分参与进来。

乡里乡亲互帮互惠的良俗必须要回归正途,要真正发挥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催化剂”作用。莫让“变味的人情往来”成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武县司法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