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的心情很激动!这是我第一次到首府南宁!”日前,广西天峨县令当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龙权以授课嘉宾的身份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会议厅的主席台上,向听众分享他参与“科技精准扶贫”的心得体会。同日,天峨县令当村中草药、罗汉果种植户彭鸣景也上台介绍了“致富经”。两个农民先后登上政协主席台,成为当日自治区政协大院内的一道风景。(中国网 2016年7月12日)
“精准扶贫”工作,是全国上下干部、群众共同的事业和责任。从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得工作进行顺利,但是,仅仅依靠政策的扶持来脱贫,只能实现暂时的脱贫,眼前的脱贫,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单纯的给予物质补助,不如教给百姓发展致富的方法,当然,让农民去指导农民,让农民去引领农民,是最有说服力的。
如何“以农扶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培养一批愿意“第一个吃螃蟹”的农民,对他们进行产业发展指导,技术、管理支持。收获成果后,用实际行动形成对其他群众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其次,对大学生回乡创业进行扶持,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想法的年轻人回归农村,将新思想新眼界带回农村,形成影响力。因农村群众的特殊性,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也要“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的大作战,抑或效仿他人的做法。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使扶贫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
让农民自己选择要走的路,让农民帮助农民,形成团结互助模式来脱贫攻坚,笔者认为,带动农民脱贫的激情,才是最好的“精准扶贫”。
作者地址:四川省北川县通口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