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汪春阳:莫让热线凉了群众的心

[ 作者:汪春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录入:实习编辑 ]

记者近日在多个时段拨打多地的市长公开电话等政府热线电话,发现不少存在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要么长时间占线,要么拨通后无人接听。在拨打东北某中心城市的市长公开电话时,记者连续拨打100多次无法接通,也没有任何语音提示信息。不少群众向记者反映,用半小时甚至1小时以上才能打通政府公开电话的现象十分普遍。(5月16日半月谈网)

政府设立热线电话的宗旨,就是给百姓提供咨询和投诉的渠道,方便百姓办事。这本是便民利民的好事,然而部分地方公开电话却存在电话难打通、难沟通、难办事等问题,热线不“热”,反倒“凉”了群众的心。“要么打了不接,要么接了白接,不解决问题的热线电话就是摆设,这不是逗老百姓玩吗?”面对质疑,公众需要一个解释,切莫含糊其辞,凉了公众的心。

政府热线的设置主要是便于民众与有关部门及单位的沟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变“冷”,原因何在?一方面,可能是一些政府部门纯粹出于政绩要求而进行跟风,而未能为政府热线配备足够的“资源”,比如专门的热线员,比如缺少与之配套的信息传达和反馈系统,以至于热线烂尾或摆设化。另一方面,或者由于对于群众反映问题没能及时解决,拿“我能回答的只有这么多”、“这个我不清楚”当做“挡箭牌”。

但从根本上说,政府热线“难打通、难沟通、难办事”,还是在于信息公开意识不足、缺少服务理念,权力冷漠。折射出一些机构和官员存在不作为的问题。政府市长热线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政府要随时保护这座“桥”、真正达到传民情、解民忧的绿色通道。但事实上,领导往往只重视“大项目”,对群众反映的“小事、细事、烦琐事”漠不关心。导致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伤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消解了政府公信力。“热”线冷了群众的心。

对于热线不“热”的治理,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的教育,强化并做实考核,使考核能够真正起到推进这项工作的杠杆作用;其次,要加强舆论监督,市长热线与本地的报纸、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更多更好地互动联动,或是引入第三方评估,评定热线效果。希望政府市长热线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与政府的对话平台,政府工作的监督哨,困难群众的救助站,社会稳定与公众情绪的调节器。

作者单位: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