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快进键”,要靠解贫“金钥匙”。真贫怎么识?穷窝怎么改?穷根怎么断?钱从哪里来?湖南把精准脱贫的新要求,落实为管用的新办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5月9日人民日报)
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中心工作之一,扶贫一直都是各级政府的“心头肉”,千方百计地想找到一条卓有成效的脱贫之路。湖南找到了解贫“金钥匙”,可很多地方却仍不得其门而入,“原地踏步”既是因为各地实际不一不能“一法治百病”,也是因为人和政策还“浮”在扶贫上水中观月、雾里看花,所以也就难怪“年年岁岁花相似”了,如此“扶贫”又怎能谈脱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新时期,打好脱贫攻坚战不仅关系着千千万万贫困群众的民生福祉,更关系着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的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康和扶贫,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好兄弟”,没有脱贫攻坚小康社会就很难实现,而真正的小康社会里也没有贫困的“立锥之地”。扶贫关系着党的两大战略布局,许胜不许败。而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关键得“看”老乡,因此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沉下去”“看”,只有扶贫“沉得下去”了,小康才能“浮得上来”。
沉得下心,把“摩顶放踵利天下”的情怀融入扶贫工作。扶贫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而是一项需要“走心”的举国工程。而一些干部抱怨群众工作不好做,根源还是群众工作不深入,和群众感情不深所致,没有沉下心和群众耐心沟通交流。只要干部能真正沉下心来,把群众疾苦冷暖放在心上,将心比心,才能“走心”,扶贫人和扶贫政策也才能赢得群众认同,扶贫才能事半功倍,贫困才能“扶”起来,群众才能富起来,小康社会也才能的“浮”上来。
沉得下身,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推进脱贫攻坚克难。沉下身,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走出机关脚踏实地,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只有沉下身来深入田间地头,弯下腰来体会民间疾苦,停下脚来倾听百姓呼声,以孺子牛的精神“俯首”为民解难题,最后才能实现脱贫致富惠民生。而精准脱贫政策的制定也需要党员干部沉下身来走入千家万户,“揭锅盖”、问民生、察民情,放低姿态、坦诚相见,和群众交朋友,才能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因地制宜制定最精准的产业政策,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唯有沉下身了才能找到“渔”之法,才能让群众的脱贫激情得以释放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做到真正的精准。
脱贫攻坚不是去“慰问”,人要到,心更要到。人到就得沉得下身,心到更得沉得下心,自觉把自己当作“鱼”,畅游于人民群众这汪“水”中,“沉下去”察民情、听民声。“沉下去”是一种积累和沉淀,是为将来一飞冲天而“厚积”,也惟有“沉下去”了才能在未来实现真正的“薄发”;“沉下去”是一种态度,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和延伸;“沉下去”也是各级政府完成脱贫攻坚、建设小康社会的制胜“法宝”。只要扶贫“沉得下去”小康社会就能“浮得上来”,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必然能圆满完成。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白米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