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面’上帮扶的同时,东区更加注重每个‘点’的帮扶,即‘一户一策’,精准施策。”攀枝花市东区扶低办工作人员朱鹏翔说,目前全区选定了207户434人进行“一户一策”示范帮扶,同时按照“树立帮扶示范典型”的思路,将有技术、有积极性的困难党员、群众纳入试点,以点带面。(3月28日,四川日报)
贫困,在中国从来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扶贫,在中央是历届政府的重中之重,在基层也是离群众最近、矛盾最多、情况最复杂的“硬骨头”,更是一个急难险重的任务。这个贫该怎么扶效果才好,才能与群众的需要相符合就是考验政府扶贫工程开展的一个难题。
从早期的共产党人“脱下长衫,走入工农”起,中国的共产党人就一直在践行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扶贫也概莫能外。党员干部就要到群众中去,到扶贫基层一线去,去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困难的事情,因地制宜的施行“一户一策”、”精准滴灌“,浇出一朵美丽的扶贫之花,结出累累硕果,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共同富裕。
扶贫,根本在“精准“,措施须”滴灌“。对象甄别必须精准,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符合条件的”一个也不能少“,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坚决清退,保证公平正义;资金使用精准,也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必须用资金解决贫困户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不可撒大网、大水漫灌;措施更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材施“救”,多元化多样化的制定与每个贫困户条件、意愿相符合的扶贫措施,以”滴灌“确保每个贫困户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小心呵护、精心培育这朵扶贫之花,必须做到对群众要有股亲劲儿,抓扶贫工作要有股韧劲儿,干扶贫事业更要有股拼劲儿,努力做好扶贫工作,使其盛开的更加绚烂、夺目,为党的百年华诞送上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扶贫事业的攻坚之年,扶贫成败更关系着我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面对脱贫攻坚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党员干部必须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韧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克难,“甩开膀子”把这块“硬骨头”“敲骨吸髓”壮我国力,扬我国威,让这朵扶贫之花在全世界绽放的更加耀眼夺目。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白米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