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枣尔:让新乡贤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力量

[ 作者:王枣尔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6 录入:吴玲香 ]

南昌市原市长李豆罗退休后,回到生长的村子里当起了农民。他躬亲示范,身体力行,发挥自己的阅历、经验、能力优势,组织协调社会资源,让西湖李家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上了一个新台阶。李豆罗年过花甲,仍不忘发挥余热,成为一名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乡贤。(313日,新华网)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新乡贤”。一般指那些有德行、有才华,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的人。这些人大多是有所成就的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等工商界人士,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等知识分子和政府退休官员。他们出生在乡村,长大后离开故土,到社会各领域去开拓自己的事业。在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具备一定条件和能力后,他们仍具乡土情怀,希望反哺桑梓,给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给父老乡亲做点实事。新乡贤们迅速涌现,出现了不少典型,他们的事迹见诸报端。他们对建设新农村的作用逐渐显现。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故土,像新乡贤们一样,去创造自己的事业,留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当前,很多乡村显得缺乏生气、人气、活力、动力。极少数村庄,甚至走向消失。把乡愁留住,成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当前,农村缺发展思路,缺资金,缺动力,最重要的是缺人才。新乡贤的出现,正好能够弥补了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的短板。新乡贤们在自己的行业里有所成就,有社会资源可组织协调,有新思路、新观念,还有资金。农村应该敞开怀抱,把他们迎接回来,让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力量。

新乡贤的出现也将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很多地方的村级党组织,党员年龄结构呈老龄化。由于有觉悟的年年轻人才外出,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存在客观困难。这些新乡贤很多都是党员。一些不是党员的,也有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他们为基层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增添力量。他们的到来,基层党组织更有力量。通过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乡贤实现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新乡贤们乐意回去,乐意留下,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司法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