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辛巴:“治愚扶智”脱贫方能见大效

[ 作者:辛巴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1 录入:吴玲香 ]

原题:“大效”脱贫,着力在“脱愚扶智”

38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来到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出回应。会上,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中国科协常委饶子和、锡华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庭等14名委员先后发言,聚焦教育精准扶贫、“两个一流”、民办教育等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人民网,39日电)

“十三五”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2020年,我国的贫困人口要如期脱贫。脱贫攻坚,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离不开企业的帮扶、离不开学校的培育人才、离不开贫困人的自我努力。其中,学校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治愚”和“扶智”,根本手段就是发展教育,只有用知识武装好自己的头脑,才不会被戴上贫穷的帽子。

我国目前教育事业的现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艰苦,教师的待遇水平没有跟上,很难留住优秀教师,这就存在引不进优秀人才、留不住已有优秀教师。一些专业院校、职业院校及地方院校没有对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给予足够重视,再加上受到教育事业行政级别化的影响,纷纷盲目转型升级进而趋同发展,导致高校培养的大量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教训是深刻的。

作为学校,要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用知识来清除大脑的贫困。学校的责任不只是教书育人,重在对教育的那一份责任心,所有的工作只要有了责任心,才能立足,才能不愧对一方父老乡亲。

作为基层政府,要加大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需加大城乡教师交流频率,实现城乡教育统筹,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不均衡的差距农村扶贫开发不应该急功近利,应该看到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更是精神上的贫困、观念上的落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从对教育上的扶贫也可看到对贫困农户的扶贫,同样的重要,同样的艰难重重,但是只要把细化的工作措施抓落实了以后,才能在脱贫攻坚上下大力,出大招,见“大效”。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