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市日前规定,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扶贫干部若工作不称职,将召回问责。而一个月前,四川达州市就已召回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241名。企业召回缺陷产品,是对消费者负责,组织召回工作不力的干部,是对老百姓负责,是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负责。(1月20日《人民日报》)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火热进行精准扶贫工作,让中国全面脱贫不仅是党员干部们的理想,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各地纷纷下派第一书记脱产驻村开展工作,工作不称职者被召回表明了党和国家加强队伍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坚定信心与逗硬决心。知错还需能改,选错干部更需重来。真正让“干部召回”对群众负责,还亟需“精选准派”敢作为有担当有能力的干部到群众身边去。
“精”在未雨绸缪、加强素质。一方面,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反思召回干部中,难免存在选任之时不严谨未筹谋的情况。俗话说上赶着的不是买卖,选派时还需做好干部的思想工作,若是没有明确的宗旨和责任担当不愿去、干不好的干部,人虽派下去了,心不在群众身上,反倒事倍功半一无所成。另一方面,组织选派用人应做好从长计议,不能 “一派了之”。不仅要选有德之人,还需打造有才之人。注重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能力等多方面动态性持续性的培养,让第一书记真正能够派下去、干得好、扎稳根、脱了贫。选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领路人,是当前各地政府之要务,必须在“精”字上下狠功夫,选出有官德、肯干事、有本事之人。
“准”在人尽其才、因地制宜。精准扶贫中选人之“准”不仅是选准德才兼备之人,还需“人”、“地”匹配,优化资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领导干部,要了解所选之人具备扶贫脱困的决心干劲儿和能力,担得起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之大任。选好人还需用好地儿,“准”在于根据领导干部和所在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双向选择、双向匹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让其各显其才、事倍功半。
不让“干部召回”事件再次上演,改用“精选准派”选出新风貌新气象的第一书记,真正在基层沉下去,让贫困村经济跟上来,我们翘首以待。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实录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