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邢台市农业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的有关要求。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创新,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日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分中青年理论家深入基层调研,并联合市农业局、《邢台日报》社组织召开了研讨会,总结了试点村(社区)工作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深化改革的路径和方向。
一、改革总体进展情况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产进行股份量化和重组,把传统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份持股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我市2013年在平乡县赵河东村率先开展了省级试点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认可。2014年,我市将股份合作制改革列为全市农村改革九项重点工作之一,以“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为切入点,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优先选择了28个城镇化进程较快、具有一定数量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收入、班子凝聚力强、群众意愿高的村开展了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并总结经验,稳步拓展范围。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试点共计64家,占全省的58%。其中,注册股份经济合作社55家,占全省的83%。注册股份制公司1家,发放证明书8家。2015年,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改革情况交流》第44期以《河北邢台反应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中的问题及建议》予以刊发。《人民日报》、《中国青 年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总结近两年的改革试点工作,简单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即:制定十道工序,做到两个固化,实现三个转变,建立四个机制,取得五个成效。
(一)制定“十道工序”。借鉴浙江、重庆等先进地区经验,按照公司化管理的理念,结合我市实际,将改革试点工作划分为十道工序,即:建立班子、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量化资产、资格界定、股权配置、制定章程、设置结构、注册登记、完善制定。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该项工作列入重点考核,督促各级有关部门明确任务、卡死责任、倒排工期,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每年邀请外地专家来我市开展至少两次培训,定期带领改革村支部书记到外地参观学习经验,增长见识,开拓眼界,提高了改革积极性。
(二)做到“两个固化”。即资产、人员的双固化。通过清产核资,对村内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对各类集体资产进行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并区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型资产分别登记造册予以固化。在开展股民资格界定、配置股权中,原则上对股民坚持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两年来,全市64个试点村共清核村集体经营性资产5.88亿元,非经营性资产3.87亿元,资源性资产2.13亿元,耕地及山场1.3万亩;共清查人口7.86万人,确定社员7.71万人,涉及2.08万户;配置股份1119.02万股,其中集体股10.96万股,个人股1096.55万股,其他股11.51万股,有38个村实行股权静态管理,10个村实行动态管理,16个村实行动静结合管理。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资格界定、股权配置等关键环节都做到程序规范,统一经过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者成员代表会议通过,并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实行三榜定案,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三)实现“三个转变”。即资产转变为股权、资金转变为股金、村民转变为股民。我市对资源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只登记不量化,股份制改革主要是对经营性资产及存量资金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份到人,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真正做到了还权于民,保障了股民对股份的占有及收益权。
(四)建立四个机制。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治理机制、财务管理机制、积累及发展机制、收益分配机制。一是建立三会,即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选举产生理事会64个,监事会64个,股东代表4387人,理事322人,监事185人。二是通过反复研究、专家论证,建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务物资管理制度等12方面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制度由市局统一制成制度牌免费发放,确保制度上墙。三是按照有关规定并参照外地做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原则上不设置集体股,为了保证合作社发展,在合作社章程明确规定先提取合作社发展的公积公益金再分配,建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机制。四是市局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统一制作、统一编号、以人为单位免费发放,合作社的年终分红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来源。
(五)取得五个成效。一是理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治理机制。形成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管理村(社区)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集体经济的局面,建立了理事会、成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二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农村资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有效避免了农村集体资产被侵占、挪用、浪费,“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缓解了干群矛盾,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三是增强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把集体经济的利益和成员个人的利益更加紧密地捆在一起,村民对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更加关注,增强了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提高了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四是增加了股民的财产性收入。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集体经济实力日益发展壮大。通过建立完善的收益分配机制使得股民的收益分配权得到了保证,股民的财产性收入逐年增加,股份合作社的年终红利,将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五是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通过改革,农民取得了股权证,可以放心的进城打工,农民向城镇流动和转移更加顺畅,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农民市(居)民化”,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今后我们将按照省厅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和村集体共享改革红利。同时,稳步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为改革的全面稳妥铺开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系邢台市农经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市管优秀专家、市中青年理论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