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政策“翻烧饼”、产业“走马灯”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还存在着。问题的背后,有长官意志带来的冲动蛮干,也有扭曲政绩观导致的短视浮夸。如此劳民伤财,贻误时机,阻碍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迟滞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侵蚀干实事、务实功、求实效的良好工作氛围,与“三严三实”的要求背道而驰,对改革发展大局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1月11日 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政策举措出台之前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力求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行之久远,不能随便‘翻烧饼’。”正确的政策一贯到底,发展思路不能因为领导的不同而一天一个样,坚持一种理念,一门心思抓到底,总会见成效。这样出来的政绩才是领导干部真正的、长远的、落到实处的政绩。但是着眼我们的部分领导干部,“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理念似乎还没有完全深入心中。
一任书记一个兴市政策,从“工业兴市”到“旅游兴市”再到“工业兴市”,这是一个市的核心战略,却因为市委书记的换任而动摇,可谓“朝令夕改”,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不管是工业还是旅游都没发展起来,如此不靠谱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而不管是一个城市的新区选址戛然而止,还是一个工业园区的启动建设先冷后热,这些关乎一大批民生政策的项目,却因为前后任领导的更替不能持续发展。一些领导当了“一把手”,就怕干部群众说自己没思路、没政绩、没魄力,因此想方设法打造全新的样板工程,另起炉灶成了常事。这就造成了很多规划和决策短命,从而造成了巨达的资金浪费。
新官上任,对发展思路做出调整无可厚非,但动辄“翻烧饼”,资源重新配置,就会造成人力财力浪费,致使政府公信力受损。要杜绝“张书记挖了李书记埋,赵书记上任又重来”的问题,而“张书记来了种梨、李书记来了种桃”更是不可取。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制定能够长期贯彻的发展战略,领导干部的政绩才会是长远路。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