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谷钰:“三心”破“三问” 党建虚变实

[ 作者:谷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08 录入:吴玲香 ]

针对党组织基层各街道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与接到其他工作“两张皮”、党建活动碎片化、某些党员干部认为党建工作务虚不务实等现存问题,笔者认为,以“上下联动、同心同德优班子,内外兼修、一心一意强服务,点面结合、全心全力促发展”为方式破解基层党建建设“谁来做、为谁做、怎么做”三问,力促基层党建化“无形”为“有形”、变“务虚”为“坐实”、使“任务书”变为“成绩单”,真正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真正筑牢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社会事务发展、构建和谐城市中的战斗堡垒地位,真正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推动作风建设、带动周围群众、密切干群关系中的先锋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一、上下联动,同心同德优班子,破解“谁来做”

通过班子带头做、骨干争着做、保障人才做来破解“谁来做”。一是班子带头做。要确保党建工作不虚不空,不沦为形式主义,就要求党委领导班子带头明确责任,从上自下,以点带线,切实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厘清班子成员党建责任清单,建立分层分类“建单”-按时按质“亮单”-动真动硬“考单”三级责任落实机制,制定班子成员参与、指导、督查社区党建工作制度,二是骨干争着做。要破解“谁来做”之问,就必须抓牢抓实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开创城市社区党组织改革创新先例,推行“组织大瘦身”,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将原有的社区支部“瘦身”为网格党支部,建立能上能下机制,把不想干、干不好的干部下下去,把想干好、干得好的干部提上去。提高支部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保障人才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社区支部待遇,强化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和经费保障。探索制定社区支部书记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对社区支部书记每年增加金额进行年终党建绩效考核;推进社区活动阵地“六站一平台”建设,扩建社区办公阵地,全面解决社区活动场所不达标的问题;加大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作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保障了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了党建办公经费的下拨和落实、保障了基层党员的活动阵地及办公场所,充实了基层党务工作力量,做到了留人才、聚人心。全面破解“谁来做”之问。

二、内外兼修,一心一意强服务,破解“为谁做”

明确为党做、为民做来破解“为谁做”。要破解“为谁做”,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深化思想内涵,让“民生之事大于天”植根于心。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模式。一方面,把专家请进来,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和各项工作任务,定期不定期地开设相应的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讲课,譬如在棚改前夕,邀请住建局领导来进行政策性专题讲课,提高干部解读棚改政策的能力,更好地为民服务;在作风整改月邀请区纪委常委开展党纪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能力。把干部请进来,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党建业务知识不熟、服务群众能力不强的问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新任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两新” 党组织开展党建业务知识培训班,邀请市、区专家团队进行授课,学习法律法规、党建业务知识和党风廉政三大板块,进一步加深对党方针政策的理解,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把党员请进来,针对党建基础薄弱、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化、党性修养不强、为民服务主动性较差的情况,固化夜间党校开班时间,以“基层党建提升年”为契机,以“提能力、夯基础”为目的,以“政策解读、传统文化、居民自治”为内容,创设“三单制、九变学”教学模式。利用夜间党校积极宣传“四个全面”等大政方针,传达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及省委十届七次会议精神,普及交流如社区如何做好党建工作的知识和经验,分期学习《党章》、《纪律处分条例》、《党员廉洁自律条例》、《党组工作条例》等,确保上情下达,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纪意识,筑牢红线底线,促进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的执行力上台阶。把群众请进来,要真正破解“为谁做”之问,就必须问需、问计、问效于党的服务对象,把群众的呼声、群众的建议、群众的不满请进来。为畅通干群沟通渠道,要求街道干部每月至少两次下社区,设立居民意见箱,发放党风廉政调查问卷。另一方面,结合组织社区书记、副书记到优秀社区参观学习的“走出去”模式,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为民服务能力,坚定政治信仰,深化思想内涵,让“党”“民”两字扎根于心。

三、点面结合,全心全力促发展,破解“怎么做”

通过严以修身、严以立制、勤以立业破解“怎么做”。首先,通过严以修身、严以立制来督促干部守规矩、知纪律、设底线、促清廉。强化干部监管,深入推进“13+X”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庸懒散浮拖”专项治理,建立工作纪律作风制度、干部去向公示制度,认真落实《科级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重要情况报告制度》、《“一把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制定《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组织开展监督巡查工作,召开谈心谈话,签订廉洁承诺书等形式督促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此基础上,其次,勤以立业,强化党建服务功能,在服务群众和服务大局上面下功夫。一是服务群众,开展一系列“访民情,听民愿,解民忧”民生活动,以“扬红旗 暖人心”为民解困的落地式服务对“为谁做”进行了破题。坚持和完善党员活动日制度,以“群众有困难、党员有行动”为主题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党员义工日”、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建立健全“活动+讲堂”、“党建+群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三会一课”,每年集中开展2次党性体检,于年底对党员表现进行星级评定;开展系列党建延伸活动,真正做到接地气、知民所需,惠民生、为民所向。二是服务大局。强化“中心意识”,坚持以党建工作促中心工作,做到党建工作与街道重点项目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积极思考探索党建工作如何服务大局、与其他工作相结合,,譬如结合棚改工作,成立“基层微党建”,将支部建在棚改一线,利用“微支部”、“微党课”、“微平台”、“微服务”四大载体把提高党组织战斗力与推进棚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务工作和棚改工作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大力推进了棚改工作的提前完成,也大力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南街道党政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