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胡庆红:以区域公共品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 作者:胡庆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8-22 录入:王惠敏 ]

2月22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相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两者的共同点是乡村振兴仍然是主题,不同点在于从去年侧重“乡村建设”到今年的“聚集产业”,去年强调乡村基础建设施建设,今年强调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振兴。因此,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新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阶段。下面就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与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谈谈个人理解。

一、通过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融合乡村一二三产业发展

在各地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措施中,以乡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旅游资源、农村电商为元素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化价值。将城市发展比较成熟的数字化、智慧化、自动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在农村各领域应用,加大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新型销售方式如直播带货等在乡村土特产品或精加工农产品售卖上推广;同时,积极倡导各类品牌建设,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品牌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遵循“三”、“二”、“一”产业的发展顺序,这即是响应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也是适应现代化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区域公共品牌通过整合资源、缔造标准、组织供给,引领产业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和规范生产,降本增效,促进产业升级,是连接市场端和生产端的“传感器”。

2020年和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组织评审公布了两批共1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湖南入选了五彩湘茶产业、早中熟柑橘产业、湘猪产业和湘九味中药材产业等四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各市区县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传统文化底蕴优势规划布局发展而成。2021年,湖南省茶业综合产值达到10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产值25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含精深加工增值)43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含茶旅融合)330亿元,其中二产和三产的规模已经远超一产。全省以“潇湘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形成了“三湘四水五彩茶香”竞相发展的格局。所以,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是推进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强区域公共品牌”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游学实践、乡村电商直播等发展;通过区域公共品牌强化品牌认可度、知名度,提升品牌的市场价值,带动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溢价;感应供需变化,倒推产品加快创新研发、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提升全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走访桑植县农业农村局、白茶产业办、白茶产业协会、线下销售门店和3家当地的白茶产业龙头企业,调研白茶产业发展情况。相比国内白茶产业的龙头-“福鼎白茶”,桑植白茶的生长环境更优于福鼎白茶,口感更醇,只是福鼎产白茶历史更加悠久,产业链更加完善,并且已经申请了国家标准。为此,桑植白茶通过引进省农科所专家、师大的刘仲华院士加强白茶加工工艺创新,延长了白茶的保存时间,并在全县统一包装标准,通过张家界的国际旅游城市名片强化茶旅融合,白茶产业年销售不断提高。其实不管是政府部门、协会或者是产业化企业,都非常希望能把“桑植白茶”区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强,带动桑植白茶产业快速发展,缩小与福鼎白茶的差距,最终实现白茶产业在中国六大类茶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价值。

二、发展“一县一业”“富民”产业引导产业溢价惠及乡村

当前,大中城市根据资源产地、技术工艺要求的高低、销售市场分布等因素,开始有序将部分更接乡村“地气”的产业向县域疏解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如湖南湘西重点承接粮、肉、果、蔬、油等主要农产品加工和茶叶、中药材、竹木、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建设专业化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基于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实施 “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然而许多地方在发展县域产业振兴中,忽视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市场规律,“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导致资源和资金浪费,效果不明显,经济增长乏力。当前,基于县域特色产业或优势产业的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已经进入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时代。一类是以地方单个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建立的区域公共品牌。另一类是针对西部地区尤其是山区农业产业多、规模小、分布散,而历史文化、自然经济特质鲜明的客观现实,为更好地整合资源而出现的覆盖全产业、全区域、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不管哪一类区域公共品牌,其本质都是产品品牌,只有消费者认可理解并接受的区域公共品牌才是成功的。相比后一类,前一类区域公共品牌能直观的展示产品的地域特色和产品类别,能直接触及消费者的心智和购买欲望。实践经验表明,县域政府要完善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梳理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劣势和发展顺序,调整县域产业功能布局,制定区域公共品牌与乡村产业的建设时序,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完善的产业链生态,聚焦上下游企业落地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水平,确保产品溢价和经济发展惠及当地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基于区域公共品牌促进乡村产业互联网发展

全国2800多个县市中,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的产业,其中有 1800多个县的特色农产品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一部分农产品已通过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实现部分销售,还有一些地方的小微企业打造了地方农产品的特色品牌,但是,这些依靠网络自主销售的总体规模不大,而且只是解决了单个的销售渠道问题,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在乡村围绕特色产业建设产业互联网,通过产业互联网集中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推进农业产业的技术提升和数字化水平应用。

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产业互联网,最低的层面必须是在县域层面;基于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最佳选择也是在区县层面。区域太大缺乏主要抓手,各自为战,内卷严重;区域太小资源配置不足,产业规模有限。在区县政府牵头主导推动下,通过区域公共品牌连接产业上中下游企业资源,统筹相关特色产业优势区、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资源,便捷高效地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再结合乡村人才培训、乡村金融创新、乡村基建数字技术应用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创业的“智力”、“钱袋子”和智能、便捷、共享的基础设施,确保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湖南海星区域公共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2年第2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