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蓝皮书|多维度施策加快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推进

[ 作者:陈文胜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3-15 录入:王惠敏 ]

——江永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改革创新实践

一、多方位发力决战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迈进(点击进入)

二、多模式创新实现“老少边穷”县高质量脱贫(点击进入)

三、多途径探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点击进入)

四、多维度施策加快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推进

尽管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必须从多维度寻找对策。

(一)加快提档升级,推动特色产业走向高端化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条件。江永县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充分利用各村资源特色,着力打造具有江永特色的扶贫产业,取得了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还要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档次,使特色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1.以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品质。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江永县在产业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推进中,一是要把农业标准化建设列入全县产业发展重点,成立推进农业标准化的领导班子,制定实施方案,创建蔬菜、水果、粮油标准化示范园,畜禽养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等标准化示范园场。二是要引导和支持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场标准化提升,严格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开展统一生产管理、生产记录,建立农业投入品保管、登记制度,树标准化生产标识牌,做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总结、建档、研究并修订规程、开展相关产品检测。三是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化服务,修订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果蔬牧渔等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加快探索和实践,着力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标准化产业发展基地,培植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标准化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标准化产品品牌,培植一批有思想、有技术擅长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民,通过标准化提升特色农产品的质量。 

2.以品牌化营销提升农产品效益。品牌化营销是产业价值增长和提高档次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品销售提高产品效益、树立江永农产品形象的途径。要在“永州之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基础上,大力提升香型农产品品牌度,量身打造“江永五香”金字品牌,大力实施特香农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品质、统一包装”行动,进一步提升香型产品品质;加强香型农业系列品牌的培育、宣传、注册、推荐、认证、营销等工作,打响“富硒香型农业”品牌,提升市场价值,拓展销售市场,推进香型农业品牌出省出国,走出湖南奔向世界。要以“节、会、展、演”等形式大力营销江永特色产品,把农业产业品牌建设做为重点,加大农产品规范销售和品牌使用力度,打造一批知名产地品牌和特色品牌,提升江永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3.以全程化追溯提高农产品信誉。农产品追溯是农产品安全的保障,也是提高农产品信誉度的主要途径。要把加快江永农产品全程化追溯体系建设,提升江永特色农产品的社会信誉,作为江永特色农产品品牌化的重要内容。要完善“优质产品、产业基础、质量溯源、仓储物流、终端服务”等五大追溯体系;组建“村级信息员、专业销售员、网络宣传员、产品开发员”等四支追溯队伍,全面推进农业产业溯源化管理,培养一批全程化溯源示范基地,做强一批全程化溯源龙头企业,创建一批溯源农产品品牌,实现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重点建好供港澳果蔬基地示范园、万亩“五香”农业示范园、“一季稻+再生稻”等农产品示范基地的追溯体系。加快推进中国智慧江永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建好“满天星”农产品防伪溯源项目,完善原产地生态保护产品溯源体系,实现江永特色农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质量有保障”。

(二)深化文旅融合,着力放大特色文化品牌效应

江永县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深厚,文化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基础,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打造以“女书文化、瑶香文化、古村落文化、知青文化”为主的“四化”旅游产业,不断放大特色文化的品牌效应,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1.深入挖掘与开发特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江永乡村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产业现状、风土人情等特色资源禀赋,深入实施地方文化振兴工程,依托“八馆八队八会”志愿服务平台和队伍,着力提升江永女书文化、知青文化、忠孝廉洁文化、瑶族文化、古村文化、耕读文化等特色地方文化的价值和品牌度;开发一批文化产品、文艺节目,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提供江永系列特色地方“文化套餐”;组织策划举办女书文化节、农民丰收节、香柚节、洗泥节、赶鸟节、盘王节、紫荆花节等重大文化节日,展现江永特色文化魅力;加大古村落、古民居、壁画、瑶文化、红色文化、红色遗迹等文化资源保护,制定出台文化传承人奖励、扶持机制,加强女书文化、瑶族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抓好女书非遗传承人培养,确保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2.高质量建设特色民族文化精品景区。把特色民族文化融入景区,建设有地方文化的旅游景区,开发体现县域风情的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独具县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型、五香产业型、三千文化型、休闲度假型”文化旅游景区。与省博物馆合作,将勾蓝瑶寨创立为湖南省文旅、农旅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利用古村300栋明清古建筑,建成古村活态博物馆;加强与Me to We国际教育机构与著名音乐家谭盾合作,建好“乐见勾蓝”的生活情景实景体验项目,打造“音乐田园综合体”。以建设永明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契机,加快建设集慢行、观光、摄影、体验、垂钓、休闲于一体的女书岛至县城旅游风光带,着力打造“三十里观光画廊”,培育自驾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江永牌”文旅景区景点。

3.努力创建省文旅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以创建湖南文旅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在入选湖南省第三批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好文化旅游融合项目,配套好旅游设施,开发好旅游线路,推介好旅游品牌,打造好精品景区,进一步提升“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新建一批3A、4A景点,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力争整合资源创建一个5A景区,做大做强江永特色旅游大品牌。深入推进与广西桂林、阳朔、贺州、大湘西等地旅游合作,进一步提高江永文旅融合旅游产业的区分度,主动融入桂林生态旅游圈和大湘西旅游圈,努力打造成为联接桂林旅游圈和大湘西旅游圈的枢纽地带,成为粤桂湘三省区旅游消费群体首选旅游目的地。

(三)着力强基补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江永要聚焦城乡基础设施城乡不均衡的突出短板,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设施现代化水平,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善贫困乡村的“硬环境”。

1.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对接。统筹规划城乡的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以城乡道路交通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等为重点,统筹重要的市政公用设施,统筹城乡污染物收运处理体系建设,严防城市的污染上山下乡,因地制宜统筹处理城乡的垃圾污水。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重点加快县域交通路网提质联网,构建县域内外循环、城乡联通、快捷方便的“大交通”体系。全力打通城区断头路,完成所有城区道路“白改黑”,加快实施女书大道、谢沐路、黑牛路等主要干线向乡村延伸,通过城区主干线链接乡村重点乡镇,构建“一环两纵三横”纵横互通对接的城乡交通体系。

2.加强城乡物流网络建设促进城乡产销对接。全力实施“物流配送”工程,有效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问题,全面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鼓励县级仓储配送中心、乡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全覆盖。加快农村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货物中转、储存等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全覆盖,建设面向偏远农村地区的共同配送中心,让身处农村的物流下游经销商、零售商、客户节约运输成本,降低以“江永五香”为主的农产品储藏成本。加快推进乡村电商网点网店建设,实现城市居民购买农产品和乡村农民购买工业品“足不出户,放心购物;足不出城,送货到门”的优质物流服务便利。

3.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基础设施城乡差距大既是江永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也是影响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痛点。要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查漏补缺”,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的短板。推进重点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田间渠道维修、农村饮水安全、“四好”农村公路、农村宽带网络延伸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完善乡镇生产、生活、产业配套,建立系统有序实用高效的城乡基础设施共享体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电网升级工程、道路改造工程、通信通讯工程、文化配套工程、科技服务工程“六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注重分类推进,全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科学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切实按照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分类推进,以规划引领推进全县城乡融合,努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1.科学制定村庄与城镇融合发展区域规划。根据各地发展实际和资源特色,按照发展水平,分类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坚持分类逐步推进,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注重保护“乡村元素”、协调“自然元素”、增强“现代元素”,突出地域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百村一面。按照城乡融合的要求,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推动形成城乡产业发展互补、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均等、资源能源共享、生态环境互促的格局。根据村庄发展状况分别规划时间、分类推进村庄与城镇融合发展,推动江永城乡融合的梯次发展。

2.不断扩大城镇的辐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县城的辐射作用,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永明河沿岸观光休闲区、凤凰山文化教育区、永明路特色商贸集中区、环城南路生态宜居新区5个县城功能集聚区,以集聚区带动城乡互动融合。充分利用小城镇作为上连城市下接农村的节点枢纽作用,发挥小城镇繁荣经济发展、推动脱贫攻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功能,以小城镇建设推动城镇辐射乡村。着重发挥城镇在产业发展、教育卫生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发挥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加快城区公共服务向乡村开放和有效下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3.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着眼于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城市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地区流动,坚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推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推进乡村土地承包权确权、使用权确权、宅基地确权、生态人文资源确权等资源全面确权,明晰产权,探索建立农村资产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城乡资源要素互动。通过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盘活集体土地资源,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同权同价,增加农村土地资产性收益,为城乡要素流动提供基础性资源。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积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房屋财产权、集体林权抵押融资,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引导工商资本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产业、技术等支持。

4.加快建设特色小镇提高城乡融合质量。进一步科学谋划布局推进全县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按照城乡融合的理念高质量做活“一镇一品”文章,形成特色小镇格局。立足各乡镇的区位优势、功能定位、乡风民俗、山水人文、产业特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风情各异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美丽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好上江圩镇女书风情小镇、千家峒瑶族乡打造瑶都森林氧吧小镇、夏层铺镇打造农旅示范小镇、兰溪瑶族乡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小镇、源口瑶族乡打造知青部落小镇、桃川镇打造香韵作坊小镇、粗石江镇打造湘桂边贸小镇,松柏瑶族乡打造花海幻影旅游小镇、潇浦镇打造永明电商小镇,形成各具吸引力的特色小镇群,以特色小镇吸引城市资源要素下乡,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激活特色资源新动能

深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各项改革,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放管服”改革进程,持续推进园区机制体制改革,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推出一批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举措。

1.推进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强主体动力。推进乡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鼓励支持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村土地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用地保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种植得现金”。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延期30年政策,全面推进承包土地“三权分置”,试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提高乡村振兴主体积极性。

2.加快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资产效益。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应清尽清、应核必核的原则,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公正、群众认可的要求,切实抓好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工作,扎实开展成员身份界定和资产折股量化。认真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权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凝聚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大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综合推进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为乡村振兴奠定制度基础。

3.深化县域市场化改革激发主体活力。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形成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出一条具有江永县域特色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路子,为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为全省面上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抓好县级审批权下放,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及管理服务事项。牢固树立市场为先、品牌为重的理念,从业态创新中寻求新优势,从要素集聚中寻求新活力,从产业升级中寻求增长点,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4.深化县乡村投融资改革提升发展能力。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创新机制,畅通渠道;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的原则,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建立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权力清单制度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责任清单制度等“三个清单”管理制度,厘清政府部门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职权所对应的责任事项,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量身制作一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打破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金融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做大做强县域投融资平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永明集团市场化转型,大力推进政银企合作,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机制。

5.加快推进行政管理改革提高发展效能。进一步强化县政府机构职能整合,理顺权责关系,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推进简政放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进一步激发投资者的创业热情。坚持选贤任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大胆提拔任用在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战场上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担当干事的人。坚持“在一线提拔干部”导向,注重提拔任用扎根基层、实绩突出、能力出众、表现优秀、群众满意的干部,真正形成“凭作为赢地位,不作为就让位”的风气。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探索建立全员多面绩效考核体系,加大激励奖惩力度,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面子、位子、票子挂钩,营造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乡村振兴干事创业氛围。

 

课题组成员

陈文胜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委员、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组长

陈红桂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刘建荣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博导

瞿理铜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教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成员

陆福兴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

蒋俊毅  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彭秋归  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  旭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

朱会玲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执笔:陈文胜、刘建荣、瞿理铜、陆福兴、李旭、蒋俊毅、彭秋归)

蓝皮书|祁阳县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进(图1)

来源:《乡村振兴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19~2020)》,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11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