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黄斌:新常态下发展油茶产业、狠抓林下经济的建议

[ 作者:黄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2 录入:吴玲香 ]

近年来,大洛村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开展林地复合经营,探索出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一、油茶产业在大洛村在扶贫中的作用和途径

首先,油茶是大洛村主要的木本油料,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提高食用植物油生产能力、保障粮油安全的战略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总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大洛村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地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破解山区群众脱贫难题的关键所在。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在山区种植面积广,不与粮食争地,经济效益高、收益期长,能持续稳定增加国内食用植物油的供给,对于维护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种植油茶,农民十分熟悉,是一个很好的扶贫产业、惠民产业。

其次,要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新品种研发和科技要坚持品牌创建,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标准,加快推进油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要创新林业投融资模式。继续加强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组织的深入合作,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为油茶产业提供期限长、利率低、手续简、服务优的金融产品,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帮助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新目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油茶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在提质增效、兴林富民上取得更大进展。要进一步加强研发,选育良种,确定各地的适生高产品种,推进综合开发、深度开发,进一步提升效益。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在油茶主产区,优先培育一批实力强、经营好、辐射广的龙头企业。

第三,要更加注重优化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统筹推进油茶和其他经济林协调发展。要更加注重产业化经营,打造优势品牌,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努力实现质量和效益新突破。要更加注重服务保强化政府引导,落实部门责任,力争在新一轮油茶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为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第四,大洛村茶油作为健康食用油的市场定位应始终坚持。加快建设油茶种植、采收、加工、仓储等系列标准化体系,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推进油茶标准化生产,维护油茶产业市场经营秩序。要注重推广机械化作业,降低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今后油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要大力推进机械化作业,对在油茶生产中使用机械工具的要落实林机补贴政策,减少劳动力使用,把成本降下来。

二、大洛村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点建议

大洛村林下经济是一项新生产业,它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林阴优势,进行立体复合种养,为生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大洛村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种植、养殖,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又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必须坚持加强组织领导抓林下经济,坚持科学引导抓林下经济,坚持打造产业链抓林下经济。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生态优先。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把林下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林业建设规划,强化行政推动。研究和制订具有地方特色的,又体现优惠、扶持、促进原则的经济调节政策。要科学利用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充分分析林地生态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林下经济的种类和规模,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项目。

二是统筹规划,创新机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情况、林下产品适生性等,科学制定林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创新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及组织机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要解决农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

三是健全产业体系,开展技术培训。搞好产业服务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鼓励发展壮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引导创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林农、林下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提高林下经济经营及管理水平为广大林农提供技术培训,走科技兴林的道路,是林下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开发与服务机制。

四是加大基础建设,规范旅游标准。重点解决特色经济林基地水、电、路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提高经济林基地的管理水平,解决采运困难,降低林产品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一村一产品”“一民族一产品”“一文体一产品”,“一风景一产品”,创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旅客深入参与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方式,打造新的旅游品牌,营造旅游发展环境。

(作者系巴马县行政综合执法局驻那社乡大洛村第一书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